高考历史试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0-08-08 05:53: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霸天下的愿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有两个关键词要注意“战国时期“直接动力”,战国时期,诸侯连年混战。答案可想而知。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百家争鸣
B.独尊儒术
C.维新变法
D.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B不对,独尊儒术为汉代董仲舒提出,体现了文化专制主义,不利于思想解放;C D不对,维新变法、五四运动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A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藏富于民
B.勤俭节约
C.忠孝为本
D.国富民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荀子反对剥削太重而使国富民贫,故A符合题意而D不能选;B、C两项从题中材料无从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仁政”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对明清时期苏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政府在那里设的织造局生产的龙袍精美奇巧
B.家庭丝织业成为居主导的生产形式
C.民营丝织业聚集在东城
D.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之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大批破产,主要是由于
①美国的经济侵略
②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
③国民政府加强对工业的垄断
④日本的野蛮经济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