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8 05:27:22
1、判断题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 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
A、为资本主义发展彻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两幅图片表明鲜卑族的服饰和礼仪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北方?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3分)
(2)材料二中,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欧渊的背景是什么?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何内在联系?(6分)
(3)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1)变化:鲜卑族颖问服带头大哥逐渐汉化。(1分)
意义: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
(2)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2分)
内在联系:图二是图一的产物。日本明治维新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因而日本出现了早期的火车站。(或答日本早期火车站的出现是日本明治维新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产物)(4分)
(3)同:都学习先进文化;都促进社会锚度的变革。(2分)
异:前者是学习国内先进文化,后者是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前者促进了北魏封建化进程,后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作者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作者既肯定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又认为其对社会有破坏作用
C.作者充分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
D.作者对商鞅变法采取了科学的评价方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11分)
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回答: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和影响。你对这一措施的影响还有哪些补充阐述?(6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名称叫什么(援引材料说明)?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均田制;“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或海内安之)。(4分) 均田制限制了 土地兼并,利于调动农民的产生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发展。(答任意2点即可,但是答国家收入的 增加和社会安定不得给分,因为材料里已经有了)(2分)
(2)“断北语,从正音”。促进鲜卑族积极接收汉文化。(3分)
(3)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或“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国家重新走向国家统一(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6分)
本题解析:
第(1)问,可根据材料中“均田之制”判断出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均田制。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是“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影响是“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其他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限制土地兼并,利于调动农民的产生积极性;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发展。
第(2)问,材料中高祖首先指出了“名正言顺”的重要性,然后指出“断北语,从正音”这一措施,最后指出推行的具体方法,注意不同年龄不同对待,对应的处罚措施等。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收汉文化。
第(3)问,材料中鲜卑族改穿汉服,胡服在汉人中流传,民族间服饰相互影响,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从这个角度讲,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张居正身后毁誉留给我们的思考是?
①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公论②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充满阻力和斗争
③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必然收到显著成果?④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