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高频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0-08-07 06:48:3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8分)
材料?记者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我省12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至此我省总共有2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5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此前经过公示的我省12个“非遗”项目全部正式入围该名录。
在我省成功申报的12个项目中,有9个为新入选项目:琼中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琼剧、南海航道更路经(指南海航行的路线知识)、海南斋醮科仪音乐(原始宗教与佛道教的融会而形成海南独特的斋醮科仪)、海南椰雕、晒盐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服饰。
其余3个为扩展项目:崖州民歌、海南八音器乐、文昌公仔戏与三江公仔戏(即木偶戏)
 ?——《 海南日报》 2008-06-16
(1)按照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标准,上述12个项目大致可以分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哪几类?请写明类别名称。(4分)
(2)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任选其中一项,概述其入选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4分)
(2)要求结合文化遗产的三项评审标准,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标准:①阐述申报项目的自身价值;②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该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③该遗产项目环境的协调和对不协调状况的克服程度。(写出两方面,说理充分,即可得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5年12月18日,陕西韩城有重大考古发现,西周和东周时期的大量珍宝相继出土面世:30件青铜礼器,600余件青铜鱼、青铜车马器;6000多颗玛瑙珠、陶珠以及1300多枚石贝、海贝……可谓琳琅满目。这一考古发现的意义有
①是2005年陕西省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②是2005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③这几座两周墓葬是陕西地区30多年来发现的少见的未被盗的周代高等级贵族墓葬?
④对研究两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墓葬、礼乐制度有重大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西安古称长安,是浩浩千年的古都,它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之首。假如你到西安旅游,你将选择的景点有:
①兵马俑?②半坡遗址?③白马寺?④乾陵?⑤莫高窟?⑥华清池
A.①③④⑥
B.①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与运用的能力及基本的地理知识。白马寺在河南洛阳,莫高窟在甘肃的敦煌。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天安门是历史的见证。天安门直接见证了
①古代专制帝王的权威?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国民政府的覆灭?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北京发生的历史事件是①②④,③是在南京,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李冰发现当地妇女们在竹篮里装石头,将溪水壅深后洗衣服,受此启发发明了满装卵石的竹笼,配合杩槎做成了活动拦水坝;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用大火烧山使岩石发热,趁热浇上凉水(另一说用醋浇)使石头爆裂,顺利地在玉垒山开凿了用于分流的“宝瓶口”;在水中设立石人以观测水位等等。?
——凌峰《从都江堰看水文化创造》
材料二 都江堰治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这一工程建立在对河道、水流、泥沙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二千年来,它不仅没有对岷江河道、枢纽所在的周边地区、以及灌区内产生任何生态与环境的负面效应,反而促进了整个成都平原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与协调发展。
——李可可《都江堰——天人合一的典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都江堰的设计特点。(2分)
(2)依据两则材料,概括都江堰“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这种设计理念有什么具体作用?(8分)


参考答案:
(1)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因地制宜。(2分)
(2)表现:设计合理,顺应自然;(2分)
作用:既能起到防洪灌溉的作用,又不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促进成都平原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重要的的条件。(6分)


本题解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讲述了李冰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顺利地在玉垒山开凿了用于分流的‘宝瓶口’,在水中设立石人以观测水位等等。”说明李冰在都江堰的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因地制宜等。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则材料中“在玉垒山开凿了用于分流的‘宝瓶口’”、“工程建立在对河道、水流、泥沙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二千年来,它不仅没有……负面效应,反而促进了整个成都平原……进一步提高与协调发展。”都反映了都江堰“天人合一”观念,设计合理,顺应自然;这样设计理念有十分重要作用,它既能起到防洪灌溉的作用,又不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促进成都平原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重要的的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