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预测(2020年押题版)(六)

时间:2020-08-07 06:29: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9年1月20日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宣誓就职。中美关系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商船横渡太平洋,从美国驶抵中国通商口岸——广州,与当地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并于次年5月返抵纽约。这是迄今所知中美两国之间的首次交往。随船而来的萧卫少校曾有一则这样的手记:“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材料二?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但抗战胜利以后,美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材料四? 1972年2月21日……这是个被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把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啊。……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平等地交换意见,弄清彼此之间的分歧,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摘自记录片《周恩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最初来到中国时,中国政府采取的是怎样对外政策?当时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源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与欧洲国家相比,一战期间,美国、日本对华经济政策有什么特点?(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2分)
(4)材料四中,周恩来所说的“最辽阔的海洋”和“新的开始”各喻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开始”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4分)
(5)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珍·卡罗·贝里斯曾说:“中美关系并不由谁是总统来决定。”联系奥巴马当选,简述你对这段话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1)闭关政策。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2分)
(2)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美国、日本则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2分)
(3)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企图建立在世界的统治地位;美国政府全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以便在华建立一个稳定的亲美反共政府。(2分)
(4)喻指:中美二十多年的断绝交往、尼克松访华。影响:中日关系迅速发展,打破了由于美国遏制中国所造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4分)
(5)不管谁成为总统,他们都代表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决定美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中美关系史是我们复习的重要内容,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本知识点尤其要引起重视。第(1)问要注意时间提示,1784年,我国尚在乾隆年间。第(2)联系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第(3)问,可以联系当时国际关系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回答。第(4)问要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历程,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对抗,才会引发周恩来的感慨。第(5)问要联系政治常识的有关观点进行分析。本题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旧有的阶段贵贱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小题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段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小题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段制定了哪些纲领和政策?(4分)
小题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6分)
小题2: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1分)资产阶级:平均地权。(1分)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小题3: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4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小题1:重点考查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只要对课本内容比较熟悉,就能够答出,难度不大。
小题2:考查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也不难回答。
小题3:平时注意归纳整理,加强训练,就能回答完整。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观察以下两幅图片,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会议

[? ]
A.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B.中国是两大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C.两个组织的合作都已渗透到政治军事领域
D.新时期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