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五)

时间:2020-08-07 06:15: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9年11月10日,戈尔巴乔夫在英国《泰晤上报》上撰文称:“今天,地球面对另一个威胁。气候危机就是把我们和未来分隔开来的墙。就像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那样,世界公民今天正要求采取行动,应付气候变化,和纠正围绕它的严重不公正情况。”他所说的“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是指
[? ]
A.德国法西斯势力彻底消失
B.法德和解
C.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
D.德国重新统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与中国农村成功改革相比,赫鲁晓夫对农业改革没有改变()
A.农业生产方式
B.产品分配方式
C.农业生产工具的所有权
D.农村的产业结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间修筑了一道“柏林墙”,l989年,柏林墙被推倒。如果以柏林墙为题,写一篇有关二战后国际关系的论文,论文反映的主题肯定不能包括

[? ]


A、欧洲政治地理格局的变迁
B、国际局势的紧张与缓和
C、欧洲联盟又将增加新成员
D、大国关系对时局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20世纪五十年代,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军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此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到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十月革命前的水平,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等,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赫鲁晓夫以农业为突破口,开始了经济领域的改革。因此选B.
考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点评:农业改革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废除谷物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
(3)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