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7 05:49:52
1、选择题 《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
B.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
C.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
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与材料内容中的魏蜀吴人口数量的数据不相符合,魏的人口最多。材料内容只是涉及到了人口数量,并没有表明对江南经济开发的相关内容,所以C项错误。D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魏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清时期,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妨碍了对海外市场的拓展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朝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依据性别的分工方式
B.耕织结合的田园生活
C.世代相承的学艺传统
D.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可知反映了男耕女织相结合,体现了小农经济的模式,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农经济的特点。AD材料看不出来;C项主要是讲的手工业的政策。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经济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最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不断改进
B.土地制度的日渐变化
C.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演进
D.小农经济制度的成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右图是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8克。据此,可以判断其主要用料是
A.麻
B.丝
C.棉
D.化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