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罗斯福新政》试题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8-06 04:14: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根据材料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回答:(1)当时人们为什么事件思考和议论“制度”的命运?
(国家复兴管理总部领救济的队伍)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


参考答案:(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在确保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3)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本题解析:分析图片罗斯福的画像和新政中实行的蓝鹰标志,判断1929年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调节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指出: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但是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其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那么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利己的考虑。每一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已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下……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会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材料二?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对美国人民的一次“炉边谈话”: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不同,在美国,我们坚持对个人奋斗和和益动机的信念;但是我们也认识到,我们必须连续不断地寻求改良的实践以确保合理利润的持续,加之科学的进步、个人的积极性、小人物的机会、公平的价格、适当的工资和连续的就业。
材料三?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说:集权国家已经非常清楚地向我们表明,中央对资源的动员和对个人的严格控制发展到了威胁个人自由的基础的程度,我并不否认这一点。我说的是,我们还根本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危险现在是不存在的,因此,无需就此争论。问题是我们是否从19世纪的自由放任状态过渡到自由社会主义时代,我这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我们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
材料四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1)材料一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试分析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和影响。(6分)
(2)据材料二,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概括凯恩斯主义的特点。(4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亚当·斯密的上述观点。(9分)


参考答案:(1)中心思想: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由追逐个人的利益,将会导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2分)
背景: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2分)
影响: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加剧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2分)
(2)在危机打击下,实施国家干预经济,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公民的个人利益。(3分)
(3)强调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适当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走介于传统自由放任和“集权”之间的“自由社会主义”道路。(4分)
(4)提示: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发展成果为大众共享能促进社会稳定;他看到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会危及社会稳定,具有进步性;但他认为应靠道义约束资本家的行为,坚持自由思想,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财富分配措施。(9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要求回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一个时期的特点,即是自由竞争的发展方式。在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自由竞争主义兴起,这个标志就是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所以材料一的中心思想就可以归纳出来。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就是工业革命的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要求自由竞争,公平竞争。
(2)第二问,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的问题,需要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入手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为了解决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而施行的措施,这是针对于自由竞争带来的盲目生产而造成的生产过剩而制定的,所以它的指导思想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3)第三问,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核心与罗斯福新政的思想实质大致是相同的,都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本题需要结合材料来分析归纳,材料中的“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是答题的关键内容,体现出了强调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再依据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来结合整理出来答案。
(4)第四问,评述一种历史观点,要依据观点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影响来分析,要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还要重点论的评述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亚当?斯密观点产生的背景及影响,围绕着这两个点来回答,还要注意观点作者的阶级性,材料“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表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一些理想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决策者态度的变化被流行的学术观点所强化了。凯恩斯主义者们被疏远了,失去了他们对政策的影响力。”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
C.经济危机和“滞胀”的出现
D.第三产业和“新经济”出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危机和“滞胀”,说明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是1929-1933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该工程是一项水坝、水电站、航运、防洪兼有的水利系统。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 ]

A、该地区水患严重,根治水患迫在眉睫
B、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扩大消费,刺激生产
C、国家在危机期间也不能放弃大型工程的修建
D、制造繁荣景象以增加美国人民反危机的信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借书人数新增了大约200到300万,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据此推断,图书管理员可能听到借阅者说的是
A.“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B.“幸好有图书馆,我中午可以打个瞌睡、晚点回公司。”
C.“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每天守在壁炉边收听广播。”
D.“幸好有图书馆,我和全家不至于冻死在街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929年美国发生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带来萧条和恐慌,引发了种种矛盾,人们从书籍中寻找安慰和寄托,A项正确。当时就业形势严峻,B项错误;“炉边谈话”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一项内容,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目中图书流通增长的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