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试题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8-06 04:01: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甚至有人认定这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世界各国追求进步的人们,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可是,当他们亲自踏上那块真实的土地时,反应是多么的不同啊!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大加赞赏苏联的成就的同时,甚至断言:“……布尔什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
——摘编自《在苏联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材料二? 1935年5月6日,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玛丽亚一起访问苏联。他把自己敏锐的观察和思考,写入了《罗曼·罗兰日记》。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到:“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
——摘自《<莫斯科日记>: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
材料三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四?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的苏联为什么成为东西方人共同向往之地 ?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泰戈尔和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 (6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这种“试验性疗法”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相比在手段上有什么异同?指出其实质。(11分)


参考答案:(1)原因:20年代初:十月革命的成功,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看到了新的曙光,因此成为他们向往之地;(4分)30年代中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打击,法西斯主义兴起,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现,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吸引了西方人对苏联的热情。(4分)(2)他们一方面看到苏联因掀起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建设高潮,充满青春活力,建设热情高涨而取得的工业成就;(3分)另一方面也看到集权体制和特权阶层形成,践踏民主的现象,并引起担忧。(3分)
(3)“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3分,如写“罗斯福新政”只给2分)
异:美国改变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苏联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4分)同: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分)
实质:都是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一中“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可以得知20年代人们向往是因为“十月革命的成功,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看到了新的曙光,因此成为他们向往之地”;根据材料三中的“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可知30年代中期人们向往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打击,法西斯主义兴起,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现,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吸引了西方人对苏联的热情”。
(2)由两个材料中的“大加赞赏苏联的成就”和“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等可以看出两个人看到了“苏联因掀起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建设高潮,充满青春活力,建设热情高涨而取得的工业成就”;同时,通过两个材料中的“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可以看出两个人还看到了另外一面,即“集权体制和特权阶层形成,践踏民主的现象,并引起担忧”。
(3) “试验性疗法”: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可以推知当时正值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这时罗斯福新政就是当时的应对之策,由于问的是“疗法”,所以答案为“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异同:这一问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即可以进行比较,得出异同。实质:由于这两种方法是在不同性质的国家实行的,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不是改变,所以没有改变社会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 ]
A.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
B.是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节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了英国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二战后,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1945----1979年他们都信奉?(?)
A.自由放任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经济计划方式
D.货币主义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保守党和工党都主张国家采用经济政策进行控制,即通过国家干预的政策来发展经济,就是凯恩斯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
①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 ②有助于缓和劳资矛盾
③有利于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 ④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
[? ]
A.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
B.美国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
C.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