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03:50:56
1、选择题 明清时期,虽然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商业继续繁荣,这突出表现在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又是文明进步的前沿地带。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早期城邦从村落发展而来,是若干村落联合的结果。村落的规模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早期城邦的规模。小邦寡民不仅仅是城邦的外部表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形成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它使公民的生活更趋稳定,使希腊人在与自然界的抗争中更具优势。……当然,城邦的小邦寡民性也决定了早期希腊社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规模,规定了它们的政治和军事体制模式,从而为形成特色鲜明的希腊文明奠定了基础。
----杨共乐《古代希腊城邦特征探析》
材料二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材料三
材料四 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五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同时,政府的公共政策在英国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希腊城邦的特点。(5分)
(2)材料二、三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2分)
(3)请阅读上表,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状况,(2分)并分析其原因。(4分)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分)以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4分),并围绕此问题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化有何建议。(4分)
参考答案:(1)希腊城邦是独立的政治单位,建立民主政治;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小国寡民;文化繁荣 (任意三点即可得分。5分)
(2)(1)特点:材料二体现了等级分明的特点;材料三体现了布局严谨,皇权为中心。(2分)
新现象:专业城市兴起(出现了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任意两点即可得分。2分)
(3)整体上发展缓慢;长江下游、南南沿海和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2分)
原因: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依然占据统治地位;通商口岸聚集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近代企业的兴办,使城市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4分)
(4)特点:注重规划,加强政府干预;注重立法。(2分)
问题:城市化进程过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疾病流行;(4分)
认识:要把环境保护规划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建设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监测网络。(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1)本题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雅典城邦的特点为城邦独立的政治单位,建立民主政治;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小国寡民便于直接民主的实施;有着高度发达繁荣的文化人才辈出,产生了众多的思想家、哲学家。
(2)材料二中对天子、诸侯等不同等级的人的都城建制有着明确的规定,等级越高都城范围越大,体现了当时等级分明,材料三中明清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宫为中心,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布局比较严谨合理,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的商业加以回答即可。
(3)材料中1983年相对于1943年而言数字变化不大,说明我国城市化整体发展趋缓,同时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以及两广地区比重较大,说明这些地区发展相对较快,其原因可以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加以回答,西方侵略导致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通商口岸城市发展较快,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4)依据材料“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可以得出第一个特点为注重规划,加强政府干预,同时政府还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说明注重立法保障。依据材料“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即可以得出问题为城市化进程过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疾病流行。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还应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防止相关问题的出现。
考点:古代希腊、雅典的政治文明·民主政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城市化进程;世界经济·英国·城市化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筷子一词最早出现明朝中后期的苏州, 它原称“箸”,由于舟行讳“住”, 故把“箸”改为“快儿”,此后,筷子一词从苏州流行到全国,由此可以推断,筷子一词流行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
C.社会风俗影响
D.苏州航海业发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它原称“箸”,由于舟行讳“住”, 故把“箸”改为“快儿”。据此可知它与航运业发展相关,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快航船速度的愿望。古代航运业主要服务于商业,因此筷子一词流行主要得益于商品经济发展。B符合题意。明中后期实行海禁政策,因此苏州航海业发达表述不符合事实,排除D项。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和封闭性,这与筷子一词从苏州流行到全国现象不符,排除A项。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俗,排除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内河航运与商品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商铺林立,商业繁荣。A项反映的是汉代的“市”;BC分别反映的是草市和夜市,与材料不符,故选D项。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商业。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朝时有人说:“山泽之利,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宣德十年(1435年),命全面停罢金、银、铜、铁官矿,令民自采炼。这表明
A.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
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官营业管理手工方式落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A不符合史实,在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因其自身优势而技术发达,而民营手工艺技术水平落后于官营手工业。B中提及的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中未反映雇佣关系,可排除。C表述有误,我国古代一直贯彻重农抑商政策,直至清末有所松弛。材料中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经营困难,不能充分从山泽之中获利。这与官营业管理手工方式落后有关,也正是因为如此,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日益衰落。因此,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