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03:40:20
1、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材料中的“二元性”体现在(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宋元以后”,可排除C项;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文化世俗化倾向”和“高雅文化倾向”,可排除B、D两项,因为话本和小说、元曲和傩戏都体现了文化的世俗性,但不能体现高雅文化的倾向;而风俗画体现了“文化世俗化倾向”,文人画则体现了“高雅文化倾向”,因此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书画、文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书画及文学的各自特点,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对细节知识的把握与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出自柳公权之手的书法作品最有可能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以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主要是楷书,而楷书的特点是端庄浑厚,注重规范法度,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只有D是最注重规范的。
考点:古代书法
点评:书法的三个字体
发展
特点
代表人物和作品
楷书
又称正书,正楷,真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创始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达到顶峰。楷书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无论结构,用笔都已达到完善成熟的境界。完全摆脱了隶书的痕迹。
笔画详备,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形体严整均匀,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具有其他字体不可比的实用功能。
魏晋:钟繇、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
柳公权(柳体)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但不容易识别。
东晋:王羲之、
王献之
唐朝:“颠张狂素”张旭、怀素
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实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
唐朝:颜真卿
北宋:苏轼
元朝:赵孟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历史研究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历史是指向过去与现在的事实的,所以没法用发明,但是历史研究的过程就是历史学家发现未曾发现的或者解释已经发现的事实的,故选A;BCD与题意无关。
考点:史学研究?历史研究?历史发现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元曲四大家中不包括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王实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元曲四大家中的另外一位是郑光祖,王实甫也是一位著名的杂剧作家,
但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日本某古寺留存有一份文件记载:“癸丑,春三月,明州(今宁波)来船二艘。其中,祥兴号满载丝绸、陶瓷,另附铜钱七万,《史记》、《汉书》、《三国志》各十部;《四书集注》百部;佛教经典数百部。”这一记载的事最早可能出现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文学。依据所学,《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故题干材料所反映的事最早应是宋代。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代文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