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03:40:00
1、判断题 王安石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得最大意义是
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的生产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募役法”规定政府应向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因此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纳绢代役”规定,服役期间,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也起到了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 ]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了对儒家经典《诗》《书》《周礼》三书的重新解释,命名为《三经新义》,并作为太学的主要教科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改革科举制度与整顿太学
B.发展儒家理论,弘扬儒家思想
C.为变法培养、选拔人才与制造舆论
D.为宋神宗治国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的取士之法,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取士之法的目的是为顺利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人才,C项正确;AB项是内容,D项“提供理论参考”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考点:取士之法的目的
点评:王安石在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改革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目的是为变法造舆论。主要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这三项具体措施。其中,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使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了发挥才干的机会,这一点具有积极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杯酒释兵权
材料二?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成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请回答:
材料二、三中反映出当时社会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材料一的现象是否有关?这些问题在北宋,中期最终形成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官吏增多、财政困难、士兵战斗力弱。有关。正是北宋初期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北宋中期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最终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