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考点特训(2020年冲刺版)(九)

时间:2020-08-06 03:24: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6分)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两个周期初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并说明这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8分)
材料二?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厉史与理论反思》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分)


参考答案:
(1)战略性调整:第二周期: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2 分)
第三周期:开展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 分)
说明:第二周期: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临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重任;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2 分)
第三周期: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确立改革开放国家战略;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 分)
(2)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2 分)
评析:二战后至50 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60 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中苏关系破裂、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相对削弱、欧洲复兴和日本崛起,国际格局中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90 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做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又渐趋加强。(6 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结合所学知识,第二周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第三周期,1979年,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小问实际考查的是两个时期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周期: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临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重任;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
第三周期: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确立改革开放国家战略;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本问首先明确材料的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依据所学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论证单极、两极或多极格局是相对的,并存的。二战后至50 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60 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中苏关系破裂、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相对削弱、欧洲复兴和日本崛起,国际格局中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90 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做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又渐趋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当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对这种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超”是指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强主要指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
C.从近期看美国仍将保持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走向多极化,这是一种趋势,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想在新的格局中充当主宰,因此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不是很快就能实现的。故选D。当今世界,一超是指的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近期看仍将保持超级大国的地位;多强指的是多个力量中心。因此ABC均正确。
点评: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加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但是世界还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的成立
D.“华约”的成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国会发表“铁幕演说”掀开了冷战的大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所以答案选A,B项是美国推行“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C项是美国推行“冷战”的军事表现, D“华约”的成立是美苏“冷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点评:“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高考中要牢固掌握“冷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即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8天津卷,文综,24)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 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剑拨弩张,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危险。注意材料中的“纽约”、“莫斯科”和“哈瓦那”分别是美、苏和古巴的首都。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1年3月法国等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7月22日在挪威发生爆炸案和枪击事件,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如菲律宾、越南等国多次挑起事端。材料说明当今世界
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
C.恐怖主义主导国际关系
D.多极化的趋势停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国际军事矛盾、冲突不断,威胁着国际和平局面,故选A。B、C、D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