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8-06 03:18: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B.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
C.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
D.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智慧的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民,因无恒产,则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曾云:“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正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林肯所主张的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兄弟主张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制。?——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四?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毛泽东《论持久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为实现这一主张提出了什么设想?(2分)简要评述上述内容。(2分)
(2)依据材料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来源是什么?(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
(3)据材料三,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分)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毛泽东提出这一思想的依据。(2分)


参考答案:
(1)主张:明君制民之产可使民安居乐业。(2分)设想: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2分)评价:孟子肯定了解决人们吃饭穿衣问题要求的正当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体现了孟子“民为贵”的思想。(2分)
(2)来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优秀成果;中国民主革命的现实需要。(3分) 不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不包含对普通民众权利的尊重;孙中山的民本思想提出了国家是人民共有,政治是人民共管,利益是人民共享。(4分)
(3)内涵: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地位。(2分)依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毛泽东逐渐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力量之源。(2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中孟子主张“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设想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结合孟子“仁政”、“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进行评价。
(2)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其思想来源于:“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继承中国古代的思想精华;“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林肯所主张的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兄弟主张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吸收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孙中山的“民本”思想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保障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权利;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爱惜民力。
(3)材料三毛泽东提出“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的民本思想。材料四提出这一思想的依据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即民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关键。
点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它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衍变。近代以来,民本思想从封建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官方意识形态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赋予民本思想以全新的理论内容。今天,梳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衍变的历史脉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时候的什么制度?
(2)分析图一、图二、图三变化的主要原因。
(3)你认为这三种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图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图二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图三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
(2)生产力的发展;疆域的不断扩大;民族的不断增多。
(3)答案一:分封制。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答案二: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对地方进行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答案三:行省制度。是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之一,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行省制度可以有效地管辖地方,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后世影响深远;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本题解析:第(1)小题,从图一中的“镐”、“齐”、“鲁”、“宋”等文字信息,可知是西周的分封制;从图二中的“秦”、“咸阳”、“陇西郡”等文字信息,可知是秦朝的郡县制;从图三中的“辽阳行省”等文字信息,可知是元朝的行省制度。第(2)小题,注意从生产力、疆域、民族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小题是开放性问题,持任一看法都可以,但要对所持的观点有充足的理由。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以下对该影片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中所述官司并不是在文革时期留下来的冤假错案,故①错误;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②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4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
(2)结合有关吏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6分)
(3)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 “立宪体制”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者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2分)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2分)
(2)政治方面: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2分)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2分)
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社会面临深重的危机。(2分)
(3)特征: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2分)
变化:罗斯福新政后扩大了行政权力。(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