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8-06 03:17: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是民国时期火柴工业留下的商标——火花。火花中的信息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发展民族工业的动力之一是(?)

A.政府放宽限制
B.爱国心的驱使
C.列强放松侵略
D.政治地位提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图片中的信息“中国兴”“还我河山”可知这应为“实业救国”的思潮,故本题应选B项;其他三项的表述图片中均未涉及,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精神取得重大突破的“轴心时代”。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东西方分别出现了?(?)
A.百家争鸣——人文主义萌芽
B.儒学独尊——基督教产生
C.理学诞生——人文主义萌芽
D.礼乐制度——罗马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欧盟从2007年起积极推进与中亚的政治、经济、能源供给及分配、水资源管理、抵御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领域的全方位的合作。欧盟实施此战略合作计划的根本意图是
A.力争在国际新秩序中担当重要角色
B.加强欧盟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C.促进中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
D.满足欧盟对于中亚能源的需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欧盟自冷战后一直希望在国际新秩序中扮演稳定器、制衡器、方向标三种角色,因此积极推进与中亚的政治、经济、能源供给及分配、水资源管理、抵御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领域的全方位的合作。故选A,BCD均不是根本意图。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建国初期大量没收了原国民党所属的官僚资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答案选A,B项是建立国营经济的重要途径, C 项出现在三大改造过程中,D项主要发生在广大农村地区与城市国营经济的建立无关。
点评:中国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道路的阶段特征非常明显,需要牢固把握以下几个阶段的分期界限: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1953-1956年﹚,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尤其是第三项内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6年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破坏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国两制”构想不适合解决的问题是(?)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中国和邻国边界问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的“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后来首先成功实践于解决香港与澳门问题,所以D项符合题干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