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03:17:25
1、判断题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C.1978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D.1992年中国海峡两岸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70年代外交。D项史实错误,“九二共识”核心是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而不是对一国两制达成共识。故选D。1972年美国政府、日本政府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中美建交。因此ABC正确。
点评: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中国逐渐是以大国的身份更加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着众多的学派,儒、墨、道、法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学派。自古至今,四大学派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请回答:
(1)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8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2分)
(2)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2分)
而墨家学派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原因何在?(2分)
(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2分)它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4分)
参考答案:(1)孔子、孟子?墨子?老子?韩非子
法家主张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因循守旧,符合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在一个新王朝初建之时,社会经济经过长期的战乱,遭到极大的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为保证统治的长治久安,他往往采取“无为”而治的主张,与民休息,因此道家思想得以实施。
墨家成为显学的原因是社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
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大都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虽然这些思想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但最主要的是“百家争鸣”形成了一种思想自由潮流。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4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它)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个人自主自立的强调,二是对私人生活的尊重,三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要救一切相信的……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获得。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 |||
社会物质基础 | 人物 | 代表作 | 核心观点 |
A | 伏尔泰 | 《哲学通信》 | C |
B | 《论法的精神》 | 三权分立 | |
卢梭 | 《社会契约论》 | 主权在民 |
参考答案:
(1)主要表现:强调个人的自主自立;尊重私人生活;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3分)
物质基础: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分)
(2)主要观点:“因信称义”或信仰即可得救。(1分)
(3)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孟德斯鸠 ;C.天赋人权。(3分)
(4)答案要点:观点(2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或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史实(4分):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些运动又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掌握情况。解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及所学综合分析归纳。如材料“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个人自主自立的强调,二是对私人生活的尊重,三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揭示了其表现,联系文艺复兴的背景回答物质基础。
(2)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首先要分析材料,再结合所学归纳总结。材料“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获得。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体现了其观点“因信称义”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背景及概况的掌握情况。从根本上来看,启蒙运动的原因在于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结合表格中的提示及所学知识,可知主张“三权分立”的是孟德斯鸠;而伏尔泰的核心思想是“天赋人权”。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学生要明白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结合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背景分析物质与一时之间的辩证关系。回答时要注意简练,只要能说明问题即可,不易展开。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 基辛格曾在美国尼克松政府中担任国务卿。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谈到60、7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局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问题相比,再也不是无限的了;相反,无论是在才智上,还是在物质上,我们都必须规定一个轻重缓急。”
材料三?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概括分析促成第二个“战争”的原因。(8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美国对外政策做了哪些调整?(8分)
参考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美苏“冷战”。(2分)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称霸世界的政治野心空前膨胀,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确立了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6分)
(2)变化: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等力量崛起,冲击两极格局。(4分)
美国调整全球战略部署,从越南战争中脱身,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推行对苏“缓和”外交。(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国家邮政局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于2007年7月1日发行了纪念邮票1套3枚。下图是其中的第一枚“欢庆”,邮票画面采用国旗、香港区旗和紫荆花雕塑作为设计元素。你认为这枚邮票可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一国两制”的方针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B.内地与香港经贸联系日益密切
C.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
D.借鉴香港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台湾问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C 两项从图中体现不出来;D 项混淆了香港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香港问题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遗留问题,需要与英国进行磋商,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不需要外国势力介入。故正确答案为A,材料体现的是香港问题的顺利解决。
点评:一国两制是80年代提出来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最想是考虑用在台湾问题上,随着97的临近,在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后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一国两制的方针率先用在了香港问题上。一国两制使中国在一个国家里同时具有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