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二)

时间:2020-08-06 02:57: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亚一些国家经济出现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材料一? 1965年独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采取了走“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路线。并提出“出口主导”战略,其经济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国家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材料二?从l962年开始在不到40年之中,韩国取得了被誉为“汉江奇迹”的经济成就。韩国政府提出“出口第一主义”、“先工业化后农业现代化”的策略。至2002年韩国的国民总收入由2 3亿美元增加到4,770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由87美元增加到1 0,013美元。
新加坡、韩国的经济发展道路被学者称为东亚发展模式。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和韩国政府在经济腾飞中发挥的共同作用。


参考答案:共同作用:抓住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根据国情制定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亚洲经济,要求分析比较新加坡和韩国两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
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本题13分)
材料1:……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3: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3分)
(2)三则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材料1、2和材料3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5分)


参考答案:(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3分)
(2)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5分)
(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5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韩非子、董仲舒和黄宗羲三位思想家的相关言论为背景材料,反映他们不同的政治主张,要求从各自的时代特征、本质、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如韩非子处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正在建立的时候,其法治思想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而董仲舒处在汉代,正是封建制度发展和走向成熟时期,所以他的思想也围绕巩固君主专制统治,而黄宗羲处在明末清初,是封建制度走向末落时期,其思想的反封建内容占了主体。
点评:解答时一定要抓住战国、西汉、明末清初这三个时代,根据设问,有条理有层次的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1分)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
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
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
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
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3分)
材料2: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与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2)据材料2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3)依据材料3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参考答案:
(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3分)
(2)影响:政治: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2分)
(3)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挤压。
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外国的侵略。(4分)
(4)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2分)


本题解析:(1)原因:实际是问晚清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虽然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但是材料一仅仅提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根据这一时间可联系19世纪末尤其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回答,还要依据要求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回答,注意分别指明即可。
(2) 材料二提供的是1912年中国民族工业的面粉生产占同行业的比重及1921年的比重对比,可以得出20世纪初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较为迅速,据此题目让回答其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的影响。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本问实际要求回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3) 题目要求依据材料3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注意结合材料三中的信息与当时的国内外局势进行回答。内部因素可以结合材料中的“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及所学知识回答;外部因素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
(4)历史地位:既要看到其先进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先进和最有前途的经济成分,这是其先进性的一面;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其发展始终受到双重压迫,所以其处境艰难,难以正常独立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88年4月《申报》载文: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这反映出
①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剧烈冲突?②上海处于开风气之先地位
③近代工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④社会生活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雇佣女工”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材料认为妇女同男子一起工作“伤风败俗”,违背伦理道德,说明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发生剧烈冲突;②、④材料没有体现,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①英国的政治实行严格的三权分立?②美国是总统制联邦共和国?③法国的共和政体正式确立于大革命期间?④代议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结果,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英国的政治实行责任内阁制,并不是严格的三权分立,①不正确;法国的共和政体确立于1875年,而大革命结束于1794年“热月政变”, ③不正确。故答案选择D项。
点评:世界政治文明的演进是新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特别注意对政治文明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与政治文明的多样性角度考查。同时也要注意从文明史观角度考查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律化的认识。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