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练习版)(六)

时间:2020-08-06 02:56: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保证了当时革命的法国战胜反法同盟,但后来又制约法国经济发展
A.取消农奴制度,废除教会和贵族特权
B.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
C.严禁囤积居奇,对日用生活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
D.雅各宾派执政时期的土地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大革命,其中A中农奴制是俄国的B项内容没有制约经济的发展C是雅各宾派的政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D雅各宾派执政时期的土地政策在当时调动了农民的经济性,保证了战胜反法同盟,但是土地的私有制从长远来看阻碍了法国的近代化进程,所以正确的是D项。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背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B.封建专制统治
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D.社会矛盾的尖锐激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法国1875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使两国走上了代议制道路。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国家元首无权任命内阁(政府)成员 ?
②国会由两院组成 
③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 ?
④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德两国重要宪法内容的异同。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两国元首都有权任命内阁成员,①错;法国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德国议会由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组成,②正确;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③正确;德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经过皇帝认可,不具有完全立法权,④错,故选B。
考点: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
点评:法国和德意志联邦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两国在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程中选择的道路不同,所以,两国选择的政体模式也不同,法国选择了总统共和制,德意志选择了君主立宪制,二者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三?公民享有《人权宣言》中规定的自由权利,还增加了迁徙、请愿、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宪法规定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忠于国家和法律。宪法规定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称“消极公民”。
——法国《1791年宪法》
(1)拿破仑曾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结合材料一、二对此进行说明。(9分)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1791年宪法的规定。(6分)


参考答案:(1)卢梭主张:建立契约国家,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共同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作为法国大革命成果颁布的《人权宣言》强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体现了卢梭所倡导的民权平等思想,充分体现了卢梭对法国大革命的作用。因此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9分)
(2)在原则上提出权利自由、平等和在国家权力上实行三权分立,从反封建贵族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角度看,具有进步意义;但用种种条件限制公民的选举权,违背了《人权宣言》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存在局限性,反映了其资产阶级的本质。(6 分)


本题解析:(1)本问主要是从卢梭的启蒙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作用的角度剖析。
(2)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角度全面评价1791年宪法。关键信息: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称“消极公民”。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末,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这新的政府,必须是建立在这样的原则的基础之上,并且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组织它的权力机关,庶几就人民看来那是最能够促进他们的安全和幸福的。诚然,谨慎的心理会主宰着人们的意识,认为不应该为了轻微的、暂时的原因而把设立已久的政府予以变更;而过去一切的经验也正是表明,只要当那些罪恶尚可容忍时,人类总是宁愿默然忍受,而不愿废除他们所习惯了的那种政治形式以恢复他们自己的权利。然而,当一个政府恶贯满盈、倒行逆施、一贯地奉行着那一个目标,显然是企图把人民抑压在绝对专制主义的淫威之下时,人民就有这种权利,人民就有这种义务,来推翻那样的政府,而为他们未来的安全设立新的保障。
——转引自:李道揆著:《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
⑴简述《独立宣言》发表的背景。﹙6分﹚
⑵概括《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10分﹚


参考答案:⑴背景:①国际: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为《独立宣言》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
②国内:北美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家富兰克林和杰斐逊,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潘恩发表的《常识》产生了巨大影响,激励更多的人为独立而战;独立战争爆发后,争取独立成为整个殖民地人民的共同目标;大陆会议决定宣布独立,1776年7月4日,杰斐逊为首五人委员会草拟的《独立宣言》通过。﹙4分﹚
⑵民主思想:①平等和天赋人权思想。宣言继承并发展了洛克的自然权利说,将人民追求幸福的权利明确写入。宣言写道:“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4分﹚
②社会契约理论。宣言写道:“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2分﹚
③主权在民原则。宣言言简意赅地表述了主权在民思想,即“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2分﹚
④人民革命的权利。宣言写道:“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