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高频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8-06 02:56: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结合二战相关知识,对图所示战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战役是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的?
②该战役代号为“霸王行动”
③该战役发生在1943年6月,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
④该战役使德国处于两线作战局面,加速其走向灭亡?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通过作战图案的观察可知这是德黑兰会议后的霸王计划。该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其中诺曼底登陆为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了苏军和英美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为了保障马来半岛作战的侧背安全,切断援蒋路线,加大对印度和中国的压力,日军对缅作战。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中国战争史》
材料二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和影响。(8分)
(2)在材料二中,英美报纸为何把斯大林格勒战役比成凡尔登战役?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说的“有性质的不同”?(7分)


参考答案:(1)原因:英国请求中国出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保障中国与国际通道的畅通,从而有效保障国际社会对中国影响抗战的物质支援不中断,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5分)
影响:极大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粉碎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意图,弘扬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
(2)原因:两次战役都具有转折性意义。(2分)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间的非正义战役;(2分)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2分)


本题解析:(1)关键信息:“为了保障马来半岛作战的侧背安全,切断援蒋路线,加大对印度和中国的压力,日军对缅作战”、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原因从日军对缅作战的目的与影响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合作角度分析归纳;影响则应从对世界反法西战争的意义、对日军的打击和对中国的影响等角度归纳。
(2)关键信息:有性质的不同、“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原因应从两次战役的共性入手分析;两次战役的不同应主要从战争性质切入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美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
A.美国开始对日本实行全面禁运
B.美国逐渐改变“中立”态度
C.美国被正式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国着手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二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
C.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的理解。由“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得知材料反映了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战后对德日法西斯国家处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两国都实行军事占领
B.彻底摧毁了两国原有的政治制度
C.盟军占领德日两国的目的相同
D.两国的法西斯分子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