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8-06 02:55: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简述西汉至唐中期赋役制度的演变,分析这种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33.演变:西汉编户齐民(以服役为主);北魏租调制;隋唐租庸调制,纳绢或布代役;唐中期两税法,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8分)
趋势:一是税种由繁多向单一发展;二是征税标准按人丁为主收税逐渐发展为以地产为主征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趋于松弛;三是税收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四是由劳役地租为主过渡到实物地租为主。(4分)
原因: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农民的反抗斗争;统治者顺应形势,调整政策。(3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赋税为主线,但要注意时间是西汉至唐中期赋役制度,不是整个封建社会,另外要找出重要朝代的赋税制度,要全不能遗漏。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主要考查历史专题历史。考查中国古代某一阶段的赋税制度及发展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由此可见

A.近代中国的照相业获得快速发展
B.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C.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化
D.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这则启事反映了当时的上海已经出现了近代照相业,说明西方文明的传入已经影响了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材料没有显示照相业 “快速发展”;仅凭该广告也不足以说明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而在经济和政冶方面,实际上都是依附于帝国主义,材料也没有体现半殖民地的色彩。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1918年)英军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它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A.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
B.炼钢技术的突破
C.石油的广泛运用
D.蒸汽机技术的进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战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个时期的坦克应该是以内燃机为动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A.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
B.“文革”的“左”倾错误波及到农业生产领域
C.1958年到l960年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政策后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所给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A项错在“产量持续下降”;B项中文革开始于1966年;D项中“八字方针”提出于1960年冬。故选C。
点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在长达二十年(1956--1976)的时间里我们党在这两个问题上一再犯严重错误:如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反右倾斗争,1966-1976年的文革动乱。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崇尚自然主张出世的逍遥派”,“统治阶级得力的参谋集团”,“普通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社会同情心与入世情怀的文化人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B.道墨法儒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道家主张“无为”,符合“崇尚自然主张出世的逍遥派”;法家主张“君主专制”,符合“统治阶级得力的参谋集团”;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符合“普通大众的行动帮会”;儒家主张“仁”“礼”,有入世倾向,符合“拥有社会同情心与入世情怀的文化人学派”。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