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02:47:03
1、判断题 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不包括
A.是由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引起的
B.性质相同
C.改变了原有的世界格局
D.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一战时期留下的著名照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民二年(1913年)以来,梁公士诒虽非身当外交之冲,然实隐持外交大计。欧洲大战忽起,各国因地理与利害之关系,纷纷加入,或合纵、或连横。当民四年,各国驻华公使力劝我国最高当局参加世界大战,并以利害相诱抉。斯时情势混沌,孰得孰失,何去何从,极难分辨。且事关中华民族之兴衰,未易于孤注一掷,以贻民族无涯之戚。设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设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于是梁公决定明守中立,暗事参加……
——白焦《世界大战中之华工》引梁汝成语
材料二?“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
……但凡战争所需,(华工)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华工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适应性强大”。在对所有外国劳工进行正式评估之后,英国陆军部队认为“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劳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
——摘编自张建国、张军勇《“一战”华工的足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梁上诒在“参战”问题上主张中国“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战的有关史实。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问题?(9分)
参考答案:
(1)“明守中立”的理由是中国当时缺乏参战的实力;“暗事参加”的理由是可以借参战的机会收回近代以来被列强夺取的领土和主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6分)
(2)史实:中国政府以派遣劳工的方式参战:华工被安排在“一战”主要战场的前、后方,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华工生活、工作环境恶劣,生命无保障;华工在战争中的优秀表现得到协约国的高度评价。(6分,任答三点即可)
说明: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3分)
本题解析:
(1)一战爆发后,梁上诒认为如果“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所以“明守中立”;如果“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所以又决定“暗事参加”,以收回利权。
(2)“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驰援欧洲战场;华工经常被派往前线;
“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弱国无外交。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战”前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主要矛盾的原因是?
A.争夺殖民地冲突
B.扩张军备
C.缔结军事同盟
D.巴尔干半岛问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7分)阅读下列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
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战争的新变化。(4分)
(2)两次大战后形成的和平局面各具哪些特点?(3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