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8-06 02:22: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经》和“楚辞”分别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奠基之作。若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两者应分别列入
A.经部、集部
B.经部、史部
C.子部、集部
D.经部、子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故《诗经》和“楚辞”应分别归于经部和集部。所以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和楚辞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面绝美佳句,所属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属于楚辞;“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属于宋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属于唐代七言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言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学艺术?古代中国文学艺术? 古代文学发展历程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比较下列两幅绘画,你能从中得出的共同之处是 
                       
A.注重写实
B.受光学理论和实践影响
C.借助光和色的运用
D.只有写意的特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学者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应是
A.先秦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信息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就是文学的世俗化;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属于士大夫画;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说明文学艺术的市民化,故选择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入明以后,福建建阳书坊(书坊,从事雕版、印刷、出版销售书籍的手工作坊)刊刻通俗小说在嘉靖、万历时达到顶峰。据统计,自嘉靖至泰昌(1522—1620年)共99年间,建刻通俗小说占整个明代通俗小说总存量的近20%,高居江浙等其他地区刻本数之上。嘉靖时研制出了一整套适于工笔白描的刀具和雕刻方法,彩印技术的尝试与改进,致使晚明通俗小说几乎无书不插图,无图不精工。当时的插图本在书名上多冠以“绘像”、“绣像”、“全像”等字样,以期引起读者注意。
——摘编自傅湘龙《晚明、晚清商业运作与小说刊印形态之变迁》
材料三   (在中国印刷术的影响下,) 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福建本几遍天下”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晚明时期福建印刷业发展的表现。(4分)
(3)综合材料二、三,概述印刷术的发展与传播在当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原因:印刷技术的应用。(2分)
(2)表现:刊刻通俗小说量大;研制出新的雕刻刀具和方法;彩印技术的尝试与改进。(4分, 答出其中2点即可)
(3)影响:推动了文化事业、特别是市民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商品化;为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有利于推动思想解放。(4分)


本题解析:(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比较史学观点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 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可以概括出印刷技术的应用的答案。
(2)依据材料二中“入明以后,刊刻通俗小说在嘉靖、万历时达到顶峰。……建刻通俗小说占整个明代通俗小说总存量的近20%,高居江浙等其他地区刻本数之上”“嘉靖时研制出了一整套适于工笔白描的刀具和雕刻方法,彩印技术的尝试与改进”可以概括出相关答案。
(3)依据材料二中“当时的插图本在书名上多冠以“绘像”、“绣像”、“全像”等字样,以期引起读者注意”以及材料三中“《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的信息从文明发展以及对西欧影响的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