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宗教改革》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八)

时间:2020-08-06 02:14: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世纪曾被人们称之为“黑暗时代”,其主要理由是
[? ]
A.处于长期的封建时代
B.社会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C.天主教会处于绝对统治地位
D.文化思想上愚昧落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卡诺莎事件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欧洲?
[? ]
A.天主教会的势力受到国王限制
B.国王的权力受到教皇的制约
C.国王的权力受到贵族领主的制约
D.自治城市的内部管理不受国王的干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是16世纪的一幅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形式讽刺了教皇制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

材料二: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建议由基督教新教教会和地方当局接管教育,用德语教学,在全国城镇农村设立公办学校,为平民子女提供免费教育。
(1)材料一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改革主张?(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教育有何影响。(6分)


参考答案:(1)反映了基督教成为教皇维护权势、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人们对教会的控制与掠夺强烈不满。
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6分)
(2)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天主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重视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使教育领域出现了世俗化、地方化的倾向。(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了基督教成为教皇维护权势、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人们对教会的控制与掠夺强烈不满。据此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由基督教新教教会和地方当局接管教育”“用德语教学”“为平民子女提供免费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宗教改革对教育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材料二?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有哪些。(5分)
(2)宗教改革前的欧洲人民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为什么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4分)
(3)分析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实质和意义。(4分)


参考答案:(1)原因:维护欧洲反动的封建统治;阻碍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对人民群众的欺诈和无耻掠夺;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损害世俗王权和贵族的利益。(5分)
(2)原因: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4分)
(3)实质: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2分) 意义: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2分)


本题解析:
(1)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按政治(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阻碍民族统一)、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经济(广占地产,欺诈掠夺,阻碍工商业)三个方面归纳概括。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点评:本部分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及历史上重大改革之一,在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本部分的重点应放在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与意义影响方面。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前的苏联生产力发展深受斯大林体制的制约
②改革前的农业发展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④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取得了一定成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明确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其中①②是赫鲁晓夫的改革背景符合苏联社会的现状,③④是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仅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在理论上获得突破。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