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8-06 02:04: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1955年万隆会议
B.1956年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的会谈
C.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
D.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中,最能佐证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恐怖活动
B.毒品泛滥
C.金融危机
D.全球变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各地对这一节日的称呼不同,如端五、端阳、重五、重午、夏节、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也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盛行的说法是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帛屈原;另外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古越民族图腾祭说、恶日说(民间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恶日,不吉利)等等;各地人过端午节的习俗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时间都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内容都包括吃粽子、洒雄黄酒、戴艾草等等。以上情况说明
A.端午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大力保护
B.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时代主题
C.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征
D.端午节的来历源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两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  )
A.易于被知识分子理解
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
C.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D.摒弃佛、道的干扰,振兴了儒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是因为思想为政治 专制等级服务,压抑人民反抗。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强迫各族人民改满服。……清政权还严厉禁止私藏明朝衣冠,不少人因为私藏“方巾”等明代服饰而被清政府扣上大逆罪名而遇害。……就这样,“剃发易服”政策的执行与清王朝相始相终,一直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止。
——摘自百度百科名片之《剃发易服》
材料二?太平天国鄙视清代衣冠,开始起义时穿着传统服装打仗,而将清代官服“随地抛弃”,“往来践踏”。……当时除天王可袍上绣龙以外,其他高级官员须根据场合而定,低级官员则绝对不着龙袍,但缀有龙纹的朝帽却是大多数官员的首服。其他规定多来自《周礼》,以五行四神来确定背心图案、服装以及缘边的颜色。
——摘自庄华峰等著《中国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其原由为:“盖耳目不新,则精神不振,主持不彰,则趋慕不一”。康有为有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故“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摘自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中国传统服饰的近代化》
材料四? 1912年1月12日,《大公报》上登文《易服以保存国货为要义》,它说:“易服不易料。……我国人民半恃丝绸以为生活存也,安可弃其料而不用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其旧染之污习。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
——摘自《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5分)
(2)据材料二评价太平天国的服饰变化。(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改易服饰”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7分)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易服”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参考答案:(1)特点:以满人样式为基准;强制;残酷;时间长。(任答3点得3分)?
目的:巩固满洲人对全国的统治;削弱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意识。(任答一点得2分)
(2)评价:是反清斗争的一种形式,具有进步意义。(2分)
存在等级尊卑,具有落后性(封建性)。(2分)
(3)思想:“易西服”是政治改革的开端和关键。(1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近代西方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改易服饰”对维新变法起推动作用;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任答3点得6分)
(4)影响:促迸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习俗,促进观念变革。
(积极影响任答一点得2分)
国货滞销,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