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8-06 02:02: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反全球化运动的人士并不反对那种作为客观趋势和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而是反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①不断扩大的世界贸易?②发展中国家日益边缘化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④全球贫富分化日益扩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采用排除法。本题考查全球化带来的危害,关键信息:反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由“并不反对那种作为客观趋势和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可知①不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A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社会习俗是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缩影和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 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关,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正如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所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 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 510荷盾,获利651 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
材料二 20世纪初,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到民国时期,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民国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
材料四 一位老市民看到熟悉的粮票,十分激动,动情地讲述过去的岁月:“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1993年5月,粮票停止发行使用。副食品票证、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早已悄然淡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社会生成的新观念,并分析这些新观念生成的原因。 (5分)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按要求填写表中内容。(8分)

春联
应出现的时间或时期
相关历史事件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A1
A2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1
B2
批林批孔战果辉煌;纲举目张成就巨大?
C1
C2
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D1
D2
材料四反映出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参考答案:(1)促进了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造成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3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
(2)新观念:崇尚西方;崇尚自由民主;重商;享乐等。原因: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辛亥革命等社会变革的推动;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社会心理的认同;西方物质文明先进性的吸引;进步人士的提倡等。(5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每空一分,共8分)
春联
应出现的时间或时期
相关历
史事件
?
1953年-1956年或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农业合作化
?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或改革开放初期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 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 510荷盾,获利651 629荷盾”“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等关键信息可知,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即促进了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造成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从材料“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等关键信息可知中国社会生成的新观念,即是崇尚西方;崇尚自由民主;重商;享乐等。这是由于方科技文化的传播;辛亥革命等社会变革的推动;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社会心理的认同;西方物质文明先进性的吸引;进步人士的提倡等。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是在1953-1956年实行了三大改造,对农业实行农业合作化;“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是指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批林批孔战果辉煌;纲举目张成就巨大”是指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是指十一届三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四讲的是物质缺乏的年代,由国家进行统一的物质供应,实行凭票供应,后来到了1993年5月,停止粮票发行。由时间“1993年”可知,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起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说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他强调的是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成为“仁”者的重要性
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朱熹认为,要成为仁者就必须克服私欲,使自己的行为合乎“天理”的要求,强调的是成为仁者的方法、途径,所以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曾经有一家英国杂志社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欢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这段文字反映了?
A.冷战时期英国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
B.英国人哀叹日不落帝国无可挽回的崩溃
C.英国与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疏离
D.部分英国人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一体化进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2年3月13日,美国、欧盟和日本计划就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向世贸组织提交正式诉讼,控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试图为其本土制造商降低成本。中国正在准备积极回应。针对这一贸易纠纷,根据世贸组织的宗旨与原则(  )。
A.中国应取消针对稀土出口的种种限制
B.中国应运用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C.世贸组织应协调与缓和贸易双方的矛盾
D.美、欧、日应在国际市场上另寻稀土资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后,世贸组织会协调与缓和贸易双方的矛盾。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