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02:01:46
1、选择题 下图片出现在
A.新文化运动时
B.五四运动时
C.中日甲午战争时
D.太平天国运动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19年, 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向大会提出的三点正义要求却遭到无理拒绝,北京学生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所示各项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蒸汽火车
B.电话
C.三轮汽车
D.飞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科技革命的成果是区分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出蒸汽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科技成果,而材料中的电话,三轮汽车和飞机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要求“第一次工业革命”不符。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内容的考查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考查的角度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及标志;②两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③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影响;④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湖州地区丝织业发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该农户主要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A项正确;把养的蚕卖出一部分,
反映了明朝商品经济比较发达,B项正确;该农户养蚕缫丝,织绢120匹,反映了这一地区丝织业发达,
D项正确;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
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C.实现三权分立
D.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法官的产生方式上,英国的所有法官以及美国的联邦法官都由行政任命的方式产生,美国各州的法官的产生则有行政任命、选举等多种方式。由于对传统的尊重以及法官“方法论自治”的存在,能使司法与社会保护一定的距离,有力地抵制来自权力的、舆论的压力。因此,法官是否独立与法官是任命还是选举的方式似乎并无太大的关系。在英国,负责一切司法任命的司法大臣任命法官不再考虑政治观点如何。一经任命,法官便应当避免介入任何党派纷争,司法机构的这种非政治性立场已被普遍接受。[22]在美国,所有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的法官都由总统任命,总统任命法官时往往考虑选择与自己政治立场相同的人选,法官的职位可能是一件最有价值的政治上的馈赠品。美国历史上共有104名最高法官,仅有13人任命时与总统不属一党。但是,在美国法官被任命后却并不听命于总统。因此选B。
考点:近代代议制
点评:估计2013年命题,仍侧重对英美法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宪法的内容及代议制特点的命题考查。命题可能会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德国君主代议制的特征等方面重点考查,特别是对四国代议制的特殊性方面分析比较的考查,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