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01:58:39
1、判断题 材料一?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寡妇“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二?伏尔泰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L·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1)材料一中宋明理学家和李贽对同一史事的评价截然不同,请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评价不同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4分)
(3)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主要指什么?(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宋明时期,封建专制加强,“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家对妇女贞洁的极端强调,扼杀人性。(2分)明末,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解放人性成为时代潮流。李贽否定天理的存在,主张追求幸福生活,因而肯定卓文君对婚姻的追求。(2分)
(2)推崇儒学。(1分)(或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批判儒学(1分)(或孟德斯鸠、卢梭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
目的:批判专制主义,教会神学,发展资本主义。(2分)
(3)万有引力定律(2分)。近代科学影响: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2分)思想领域影响:(2分)成为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武器,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题本题考查的是宋明思想不同的原因,宋代由于君主专制的加强,且程朱理学的产生对妇女贞洁的极端强调,扼杀人性。而在明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有冲击作用,所以蔑视礼教,追求解放人性成为时代潮流。故李贽肯定卓文君对婚姻的追求。
第三题,“伏尔泰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表明他推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表明他们批判儒学。推崇儒家思想的本质目的在于批判专制主义,教会神学,发展资本主义。
第三题,“行星之谜”的“规律”指的是万有引力定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上十大名城之一,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城市自身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人们漫游这座城市,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既保留着许多闻名世界的历史遗迹,又有许多宏伟壮丽的现代化建筑,有“花都”之美称。下列古建筑最有可能是拿破仑时期风格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凯旋门是拿破仑称帝后为炫耀自己在军事上的成就而建造的,最适合拿破仑做为狮子的风格,始建于1806年,完工于1836年。而巴黎圣母院建于14世纪,罗浮宫建于17世纪中期,埃菲尔铁塔建于19世纪末,都与拿破仑没有直接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但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态度。根据上引材料,以下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评价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该政策是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B.该政策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治企图
C.该政策有利于当时增强中国政治实力和国家安全
D.该政策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长期对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五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A.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已经不存在
B.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保护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C.世界经济重心已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D.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和其他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表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D项正确;A、B叙述错误;C项材料没有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8分)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几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19世纪末,欧洲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养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史观”问题。他认为今天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全球性,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这样才能抛弃西欧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据《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等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简述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2分)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8分)
(3)阅读材料三,与材料二的观点相比,“全球史观”有哪些突破?简述“全球史观”产生的社会条件。(8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历史观对历史研究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思想:“通古今之变”的“变通”思想和“成一家之言”的创作宗旨是其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2分)
背景:国家统一;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外联系密切。(任意两点4分)
(2)白人优越(欧洲中心)论,自认为是传播文明。(2分)
背景:工业革命在西欧逐渐完成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西欧殖民扩张“高歌猛进”,对东方的殖民侵略变成最后的征服;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欧洲霸权地位确立;欧洲思想文化发展。(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达,可酌情给分)
实质:用种族、文化优越论为侵略扩张辩护。(2分)
(3)突破: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世界历史;公正评价各时代和世界一切民族的建树。(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条件: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是全球史观产生的物质基础;世界格局的变化为全球史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的威胁,是全球史观产生的一个最要原因;历史上的整体观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史学家面对全球化的史学反省推动个球史观的形成。(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达,可酌情给分)
(4)影响:影响研究历史的视角和方法;决定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司马迁的治学思想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指导思想和西汉时期的大背景密不可分。西汉时期是国家大一统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贸易频繁,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司马迁的治学思想。(2)从材料“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养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可以看出作者持有白人种族优越论的观点,自认为是传播新思想。其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可以从西方进行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巨大变革说起。(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作者巴勒克拉夫从全球的角度进行分析理解世界历史,认为世界历史是各民族创造的历史。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可以从科技革命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