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8-06 01:51: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所述为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官僚资本主义享有种种特权,发展迅速,成为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使得民营企业发展受到压制。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儒家和法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言论不能为封建君主所容忍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特殊的公共权力”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秦朝、隋唐、元朝在中央设立了哪些官职或机构?(3分)
(2)明、清两朝的中央机构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什么?(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有何特征?(1分)


参考答案:
(1)秦朝三公九卿制(1分),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隋唐中央沿用三省六部制(1分),分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共同参决政事,均为宰相,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吏、礼、兵、型、户、工六部;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1分)
(2)明朝废除中书省,改设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内阁(1分)。(明 太祖把相权分给六部,又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制度)清代设立军机处,重大军政事务完全由皇帝通过军机处处理。(清康熙帝设立南书房,雍正帝设军机处。)(1分)
实质是皇权加强、相权削弱。(2分)
(3)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环球时报》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2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4分)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2分)
(4)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中国形象”:抽鸦片的国家。(1分)
材料二“中国形象”:英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1分)
(2)第④阶段: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第⑥阶段: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2分)
(4)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任答2点得2分)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如答出国际环境也可得分)。(任答2点得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一“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和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等可以得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对“中国形象”对“中国形象”的描述。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④阶段(1937-1944)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此时期的主要政治背景: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⑥阶段(1949—)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此时期的主要政治背景: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根据材料五中四幅图片可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综合材料可知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下列科技成果中,能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是(?)
①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建成
②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④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建成、②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③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④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这些都能促进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中国在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滞后的原因。
(1)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处于滞后状态的原因: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主权大量丧失。资本主义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清政府政治腐败,不重视近代科学技术和教育。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国内市场狭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技术基础薄弱。落后的经济不能为科技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滞后的原因:二战后,中国处于内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政策。学习苏联并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修改了“八大”的正确论断,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六七十年代,“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十年动乱,科技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对外关系片面强调“自力更生”,也是使科学技术滞后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