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1-29 01:21: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下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B.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投支持票的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D.中国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表格中中国支持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故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是一句流行甚广的理财警句。2007年8月15日,美国股市收盘仍保持连日以来的下滑势头,次日,欧洲和亚太地区的股市都反映强烈股指纷纷下挫,中国上证指数也大幅下跌。对上述现象最确切的理解是
A.美国主宰世界经济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密不可分
D.人们都热衷于股票投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 )
A.兴中会、华兴会
B.华兴会、文学社
C.文学社、共进会
D.共进会、兴中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文学社、共进会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革命党人在武汉进行了相对长时间的起义准备,特别是文学社和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是武昌起义成功的重要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月24日下午,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正式在北京拉开帷幕。
本次峰会召开之际,西方造成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亚欧携手 合作共赢》的致辞,他呼吁世界各国“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
——腾讯网
材料二?峰会为亚欧政坛领袖创造了沟通平台。梅德韦杰夫表示:“我们必须在制定全球经济新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占据主动的位置,最大限度地争取自己的利益,并推广一种能够使全球金融体系更加民主和稳定的制度。未来全球应该要有更多的金融中心,更多种类的储备货币和更加广泛的决策机制,我已经在多个场合强调过这个观点,这对俄罗斯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是有利的。”媒体普遍关注本次会议会否在美国G20峰会之前,就全球金融秩序形成某些共识。
——腾讯网
材料三?灾难的传导不会只通过金融层面,我们不能认为,人民币不国际化、资本市场没有开放,中国就可以避过这场危机的影响。危机可以从贸易层面传导进来。我们这些年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外贸和外需,外需增长快,带动了一大批外向型产业的投资增长,例如纺织,前些年的投资增长差不多在50%左右,明显高出平均投资增长率,现在纺织投资增长率一下子就降为只有几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是负增长。
——和讯网
请回答:
(1)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于何时?这一体系的建立有何影响?
(2)从材料二分析,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回答,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
(1)1944年。这一体系是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2)愿望:改变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一个国际金融新体系。
直接原因: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3)说明:中国也将遭受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
应对:与各国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一全球性金融危机。


本题解析:本题以蔓延当今世界的金融危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问要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来解答。第(2)、(3)问要密切结合所给材料,从材料二“梅德韦杰夫”的态度中分析答案,从材料三读出作者的担忧,从胡锦涛的致辞中读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世界经济影响较大的经济区域集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欧元成为整个欧洲的单一流通货币
B.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存在一些问题
C.东盟成员国的合作有力地维护了地区稳定
D.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