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29 01:21: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以上声明的实质是
A.利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孤立中国
B.推行“两个中国”的对华政策
C.利用中国削弱苏联在联合国的影响
D.维持美国对联合国大会的控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美国“支持……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同时“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可以得出,美国一方面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支持中华民国,是在制造两个中国。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如图所说,唐太宗实践自己言论的措施有(?)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戒奢从简、轻徭薄赋
C.仁义为本、慎用刑法
D.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唐太宗的话,“百姓所不欲者劳弊”这句话的出发点是要减轻人民的负担,不至于使本性的负担过于沉重,因此对应的应是戒奢从简、轻徭薄赋。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C.仁义为本、慎用刑法、D.文德治国、崇儒尊孔三项与这句话无直接联系,故此题选B项。
点评: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实行避讳制度,原则是不能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结合史实可知汉代的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邦,为了避讳“邦” 字将“相邦”改为“相国”,所以A项符合题意要求,而BCD三项名称的改变原因均与避讳制度无关,故答案选A项。
点评:避讳制度是中国古代实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专制和阶级压迫制度,其本质是皇权至上的一种体现,自秦始皇开始创立皇帝制度以来就将原有的称谓变为只有皇帝专用的称谓,如“朕”,“陛下”等词语,到后来更是出现了要避讳皇帝的名字,这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一种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近代学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A、C、D的说法不属于陈寅恪的思想主张,结合材料“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说明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关注的是人际的伦理关系;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如图,下面四幅图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上皇权变化特征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史上,皇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但是呈现出来皇权不断地加强,相权不断地削弱的趋势。故选B。其它各项与史实不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来看,是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与地方分权不断削弱。与此相关的削弱相权和地方分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