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20-01-29 01:09:4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私有到土地国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宗法制到分封制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根本目的在于
A.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B.缓和民族矛盾,巩固新生政权
C.实现民族团结,防止民族歧视
D.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3、判断题  “有些女生已经开始觉醒,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为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你认为上述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次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成立



4、判断题  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

A.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额出现交替上升状态
B.被西方封锁遏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
C.国民经济建设国际环境恶劣,举步维艰
D.同西方国家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陷于停滞



5、判断题  (25分)雾霾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 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代应对“霾灾”举措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近代对雾霾产生原因的认识变化及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源。(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和近代治理雾霾的启示。(5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