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三)

时间:2020-01-29 01:09: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D.君主专制的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整件事情,大臣地位从原来坐着到后来站着,地位下降了,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君主专制加强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西汉时期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
A.设尚书令、侍中
B.废除丞相
C.设立中书省
D.实行科举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汉承秦制”,汉初,沿有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度,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故答案选择A。明太祖废除丞相,故排除B项;三国时,魏文帝设立中书省,故排除C项;隋文帝时下令全国用考试选官,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开始形成,故排除D项。
考点: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依据选择题题干的时间限定词。判断西汉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另外,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也可以放在从汉至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一个进程来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荐举制
B.世卿世禄制
C.科举制
D.恩荫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说明的是这种选官制度从社会中挑选出了更多优秀的人才,选拔机制体现出了公平与合理,符合此种特征自然是科举制。
考点: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点评: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起源于隋代,此后科举不断随着王朝的更迭而发展进步以致臻于完善,但物极必反,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1905年秦代最终废除了存续千年的科举制,解题时只要掌握科举制的具体特点和影响便不难解答此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饯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汉代的察举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唐代的科举制,打破了依靠门第选官的制度,使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因此选C .
考点:科举制
点评:自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起到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一是用人权由地方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二是选官的范围比过去广泛了一些。不仅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扩大了统治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同时科举制作为一种封建的选士任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性。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读下表《嘉兴历史地名变迁》,从中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A.郡县的行政区划开始于秦朝
B.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出现了州的区划
C.宋元时期的郡府军司行政级别相同
D.嘉兴的行政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文字信息中可以看出嘉兴行政区划的发展经历了县—郡—府—军—路等发展阶段,唐代府的行政地位高于郡或州,宋代以后路的地位也高于府或州,由此不难看出嘉兴的行政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所以答案选D。战国时期已有县制,州的区划始于汉代,A、B项不符合史实;C项郡府军司的行政级别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革
点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到行省制,表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分封制最终导致国家的分裂,秦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在经过汉初郡国并行体制失败后,郡县制模式的优越性开始表现出来,此后郡县制得以加强;在经过唐宋对郡县制的变革后,元代实行了行省制,更为成熟的地方管理模式出现,地方再也未出现能和中央分庭抗礼的现象,中央集权得以极大增强。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