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明治维新》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20-01-29 01:07: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消除了封建割据? B.引进西方设备和技术
c.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 D、对外侵略得到了大量资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一知识点在该题得到了考查。该题意在考查考生理性辨析的能力。题干的题眼是“因素”,题项摆出类似因素,经分析可知:A项是“明治维新”时实现的,B、D两项也是因素之一,但c项是导致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c项是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他们分别是什么?在此之前两国面临的社会形势有何共同之处?(5分)
(2)材料一中,日本明治政府的这一举措给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积极影响(4分)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向学习西方有什么突出特点?(4分)
(4) 根据材料四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材料三: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
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
数十年,但在人数上,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情况大事年表

1895年
御史杨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学习。
1896年
清朝驻日公使带赴日本学习的13名使馆学生为中国学生留日之始。
1898年
各省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派遣留日学生。
1900年
留日学生达140余人,成立励志会,创办《译书汇编》翻译欧美启蒙思想家名著。又改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的中国青年会。
1901年
清末新政开始,官费、私费留学的高潮掀起。当时的留学地域,英美德法俄各国皆有,但东渡日本者占90%以上。留学生秦力山在孙中山支持下创办《国民报》,宣扬革命救亡。这年,陈独秀因宣传反清被迫逃亡日本留学。
l903年
留日学生达到1300余人。留学生黄兴、陈天华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提倡“鼓吹、起义、暗杀” 以“实行民族主义”。此后,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游学译编》、《浙江潮》等与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革命宣传相呼应。
1905年
留日学生激增,一年后达到12000余人,以江浙、两湖、广东和四川为最多。这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8分)
(4)近代中国留学教育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进。根据材料
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06十年间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
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10分)
(5)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日两国间留学教育兴起的共同原因。(2分)


参考答案:(3)目的:加强与唐朝的政治联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2分)因素:唐朝统一强盛,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日本当时落后、政府民间都重视向先进国家学习;中日之间海上交通便利。(6分,回答其中3个要点即可。)
(4)事件: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末“新政”的推动;日俄战争日本的胜利。(4分。回答其中4个要点即可。) 作用:壮大知识分子队伍,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预备了大量人才;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6分)
(5)对方文化先进;两国距离较近;有长期交往的基础;国内面临严重社会危机。
(2分,回答其中2个要点即可,若有其它言之成理的回答,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前提条件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倒幕运动的成功
C.西方思想的传入
D.天皇专制的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改革一般会遭遇就势力的阻挠,而在日本,日本通过倒幕运动把封建阻挠势力打败,这也成为明治维新成功的最重要前提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