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时间:2020-01-29 01:04: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朝初年江南的稻米大量运往洛阳等地(? )
①标志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②反映了南方经济地位上升
③体现了大运河的交通动脉作用? ④说明南北经济交流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难度中等。可用排除法,题目要求的是唐朝初年,而①项“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唐朝后期,②③④符合要求。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
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清末黄遵宪的《今别离》共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表明了随着交通工具的现代化,时空距离被拉近。近代交通工具开始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17年《东方杂志》刊文报道:“济南市面,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上述材料说明近代济南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是
A.商埠发达
B.电讯领先
C.地理优越
D.交通拉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可以看出近代交通的发展对济南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选项AB不符合材料内容,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济南地理环境的优越,故排除。
点评:近代中国的城市是以近代交通的发展为基础的。近代交通的发展,特别是铁路沿线的城市发展较快,各种近代化的设施逐渐的出现。此外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地方发展的也较快。需要知道的是,近代中国的城市的发展还是很薄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很深远。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历史上,中国的西部、北部、西南部,曾经被认为是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一部分。这一地区之所以被认为是历史的地理枢纽,主要原因是(?)
A.从空间特征上看,中国是一个陆权和海权兼具的大国
B.中国的这一广大地域,是几大文明交汇的地带
C.在全球范围内,或许再也找不到一个区域能够与这个地域相比
D.中国的这一广大地域,是欧亚交通要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一地区是指我国的“西部地区”。这一块与中亚、东南亚、南亚,甚至是北亚、欧洲都有联系,从历史角度来看,早在西汉时期这一区域就有了联系,而且最远到达了罗马,也就是《汉书·西域传》中的“大秦”或者是“犁鞬”,西汉末佛教通过这一地区从“身毒”或“天竺”传来,再后来唐代时“玄奘西游”到达“天竺”,再后来在《明史》当中出现了诸如“弗朗机”等国,也有利玛窦到中国来等等,所以从历史角度看要选B。对于A,完全不符合问题题意;对于C,只是一个次要的原因;对于D,也是一个次要的原因。关于这个题要注意“主要”与“次要”的区别,要学会通过唯物辩证论的哲学观点来考虑。当举棋不定是一定要学会反反复复的分析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 ? ?
A.克隆羊多利 
B.杂交水稻的培育
C.载人航天技术 
D.原子弹爆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杂交水稻的培育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C.载人航天技术是在2003年“神舟五号” 发射成功;D.原子弹爆炸是在1964年;A不包括在内,克隆羊多利是1996年在英国培育。
点评: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010、2011年均未做考查,但备考时仍需关注:①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③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