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9 01:02:49
1、判断题 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十六年,洋纱进口量增长20.6倍,而洋布只增长27%。在甲午战争以后,手工织布业一度还有较大的发展。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农村手织业者利用价格低廉的洋纱织成土布,降低了成本且增强了土布的竞争能力
B.洋布的劳动生产率低于洋纱的劳动生产率,洋纱的竞争能力远比洋布大
C.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未被破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洋纱洋布进口量增长,体现出自然经济遭到破坏,故D项错。洋纱进口量增长远远大于洋布,由此推断A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新乐园”的建立?(?)
A.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加快了农村城镇化步伐
D.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乐园”就是指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建立,严重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年) | 乡民迁出总人数 |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 | 156 | 0 | 118 | 38 |
1912—1939 | 473 | 0 | 77 | 396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从表格数据中不难看出近代以来该乡居民迁居到城镇、国外的人数快速增加,其主要原因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在遭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之下,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而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这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居民的职业变化,所以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特征,④项说法错误,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是由于受西方文明输入的影响,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百花齐放”主要针对(?)
A.政治领域
B.学术领域
C.艺术领域
D.经济领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双百”方针,只要回忆和理解教材中,有关毛泽东对新中国的科学、艺术的政策即可作答。“百花齐放”主要针对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科学、文化领域,因此,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清稗类钞·婚姻类》记述了人们称之为“文明结婚”的新风尚: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请愿于女子之父母,得其父母允准,再由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新风尚”体现在
A.婚俗已不讲究父母之命
B.多数人崇尚西方新式婚姻
C.媒妁之言左右婚约缔定
D.婚姻男女当事人都有发言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注重学生对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理解。
由“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得知材料反映了晚清婚俗的变化是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婚姻男女当事人都有发言权,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