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明治维新》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29 00:59: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6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88~189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量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1901年日本八幡钢铁厂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八幡钢铁厂的比例),其原料主要是从中国掠夺的湖北大冶铁矿石。

注:以上两幅图是根据周一良《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和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提供的数据绘制。
(1)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日本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8分)
(3)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导致这一时期日本政治上出现了哪些变化?(4分)


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发展迅猛,工业革命出现高潮,工厂和蒸汽机数量猛增;垄断组织随之产生,垄断组织控制了钢铁生产。(8分)
(2)明治维新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明治政府极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容易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对朝鲜、中国的侵略和掠夺,获取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8分)
(3)随着垄断组织的产生,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成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
材料二?日本“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之极。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材料三 ? 日本酿酒工场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时日本武士的地位怎样?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则材料显示出日本共同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诸侯对富商卑躬屈膝,对商人有一定的依赖性。
(2)生活贫困,地位较低。他们被迫从事工商业以糊口,而且对封建统治阶级不满。
(3)日本的工商业得到发展,商人地位提高,社会关系有很大变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近代化主要指经济领域内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科学化、理性化,对比近代化概念,C项最佳。A项错误,维新变法最终失败,主导地位很快的失去;C项错误,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而不是民主共和;D项错误,儒家思想并不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
点评:维新派为了进行变法运动,进行了广泛地思想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也希望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但是维新变法思想因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失败,不过维新思想的传播却起到了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后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日本逐步收回国家主权
C.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某些经验
D.彻底铲除了日本的封建残余势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在改革后日本并没有彻底铲除封建残余,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因素,所以D项表述绝对,错误,AB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主要“新”在
[? ]
A.实行义务兵役制
B.仿照欧美建立近代化常备军
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