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20-01-29 00:55: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32分)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已有2500余年的发展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里,儒学被统治阶级推为“独尊”的国家学术思想。近百年来,儒学的独尊地位逐渐丧失,但儒学的影响并未消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儒学是何时由谁创立的?(2分)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1分)
(2)儒学是何时怎样成为“独尊”的国家学术思想的?(5分)
(3)儒学在宋代有怎样的新发展?(1分)请举出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3分)
(4)明清时期儒学面临怎样的境遇?(8分)最终结局怎样?(2分)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有哪些?(6分)
(5)近年来我国出现一股国学热(国学,主要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你对儒学重新受到重视有何见解?(4分)


参考答案:(1)春秋末年(或东周时期)(1分)。孔子(或孔丘)(1分)。仁。(1分)
(2)西汉武帝时期。(1分)董仲舒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成为儒家核心,适应了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2分)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提倡大一统;并创建太学。(2分)
(3)新儒学理学的出现。(1分)代表人物:朱熹。(1分)主要观点:“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1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1分)
(4)遭遇:一方面儒学受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极力维护,(1分)譬如,规定科举试卷仅从儒学经典——四书五经中命题;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任答其中一点得2分)另一方面,儒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1分)譬如明末思想家李贽开始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2分)前清小说《红楼梦》鞭挞封建礼教,《儒林外史》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任答其中一部著作得1分)晚清戊戌变法的内容包括主张废除八股。(1分)
结局:晚清于20世纪初废除科举制度,表明儒学丧失了国家学术思想的统治地位。(2分)
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西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思想的不断传入;(2分)中国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2分)
(5)国家的振兴需要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树立源于对民族情感的认同,民族精神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因此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理应受到今天中国人的重视。(4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便酌情赋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认知与再现。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即春秋末年的孔子创立,其核心是“仁”。第(2)题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发展成为儒家的核心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建议提倡大一统,并创建了太学。第(3)题儒学在宋代发展成为新儒学即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朱熹,根据所学知识总结概括朱熹思想的主要内容。第(4)题儒学在明清时期不同的阶级中遭遇不同。在统治阶级中受到极力的维护,如科举考试中的内容主要出自于四书五经;反之,在当时的思想界却地位低下,如以李贽等人却开始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当时的小说对于其进行批判。结局: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说明儒家的独尊地位丧失。原因可以从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变化入手进行考虑。第(5)题,此题为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观察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欧元的英文名是EURO
B.欧元的设计特点是多门窗、走廊和桥梁的图案
C.其象征意义是欧盟成员国开放、团结与协作的精神
D.欧元的启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康熙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朕以为孔、孟之后又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巨。”他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
A.借此彰显自己的汉学功底
B.以儒家思想巩固统治
C.内心仰慕崇拜儒学
D.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康熙重视朱熹的思想是因为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思想,故选B。A项明显错误;C项不是主要的目的;D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被后世统治者所重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8年,河北省徐水县大搞“共产主义”试点,并实行了所谓的“全民供给制”。这一现象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B.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做本题要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1958年、共产主义、全民供给制,可以推断是50年代末因左倾错误导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错误的探索,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所以选D项。A、B说法错误,C项是三大改造的意义,排除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世界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科技,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

年份
国家
成果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在地球卫星
1961
苏联
第一艘载人飞船
1969
美国
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1970
中国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1
苏联
第一个空间站
上述成果表明了(?)
①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
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
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①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
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以上都是正确的;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此时新经济政策已经废除。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
(1)1956年制定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以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为重点。(2)1963年制定第二个科技发展规划,部署了“两弹一星”的试验与研制。(3)1985年制定实施“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4)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5)2003年,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