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9 00:44:07
1、判断题 李伯谦在《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与贡献——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一文中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独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交流,既有对外的传播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壮大发展,以求生生不息。”下列思想成果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①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②宋明理学的形成
③毛泽东思想的形成?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早期儒家思想没有吸收外来文化,故排除①;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思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故选D②③④。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贯穿“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条红线是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党的领导,反对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
C.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D.维护农民利益,大力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或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因此选C。其他三项都不是共同点。
点评:从高考考查重点看: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考查较多,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试题多以选择题居多,也能与其他专题联系以材料题出现。从命题方式看:主要是以图文或文字材料入手,考查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实行、沿革变化及其特点、历史作用,但重点是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
①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 ②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照搬了苏联的经验 ④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①②④都理解正确;③照搬了苏联的经验,恰恰是教条主义的表现,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符,因此排除。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变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在(?)
A.中共建党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时间。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走向对峙的十年,在共产党主攻城市失败后,开始走向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城西北郊的杨家岭村中央大礼堂召开,主席台前的石拱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大幅标语。这说明
①毛泽东积极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中共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
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概括与总结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