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9 00:40:50
1、判断题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
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
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政治能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香港、澳门的回归,是处理国与国之间遗留问题的重要的典范,为其他国家处理类似的问题做出了表率,据此本题中最主要的国际意义指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故选B。A项错误,应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不符合材料中说的国际意义;D项说法正确,但是并非香港、澳门回归的主要目的。
点评: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 20 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49年11月,周恩来指出:“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
①推行“一边倒”政策 ②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 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外交上推行“一边倒”的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苏联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参加亚非会议,推行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独立自主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同时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中国等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参考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的“法”的职能与材料二“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材料四中的“法治”与材料一中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4)举出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主要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材料二的法主要在于调节经济关系(商业和贸易关系)。
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材料一法治实质是君主专制统治;而材料四的法治是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梁启超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追求政治理想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
(4)史实: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民主国家的性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写1982年全面修改的宪法也可。)
民治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认识: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在今天的法治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从根本上看,辛亥革命并未成功。帝国主义始终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临时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
C.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孙中山
D.反对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辨析选择能力。题干的“题眼”是“主要原因”。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列强之所以反对孙中山,其原因还是因为孙中山意欲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开辟独立发展的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