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九)

时间:2020-01-29 00:34: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如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 
B.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中的图画实际上是“三教合一”即儒、释(佛)、道三教合一,这一思想融合局面在南北朝时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已经有较大发展,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而发展了儒学,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开始形成于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故D项错误;只有B项符合宋明理学的实际情况,即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7.相比其他诸子百家,儒、法两家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最深远。据此完成:?
(1)孟子与韩非子各提出哪些治国方略?其核心有何差异?(8分)?
(2)秦汉时期统治者对两家思想各采取怎样的态度?(4分)?
(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是如何对待儒、法思想的?(4分)?


参考答案:(1)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韩非子主张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两人思想的核心差异是:孟子主张“以德治国”,而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2)秦始皇时期实行“焚书坑儒”,采用法家思想,打击儒家学派;西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采取维护孔子的名义,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猛烈批判儒家传统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识记孟子与韩非子治国方略(即关于治国的政治主张)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与概括能力;第(2)问抓住“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文化政策展开分析;第(3)问可从“近代”这一时间段的限制来总结归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26年12月英国发表《圣诞节备忘录》 ,声称"在中国内争期间,对各方政府采取不干涉政策"。并敦促各国政府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当时的历史真相应该是
A.英国已放弃在华关税特权
B.列强对国民革命采取不干涉政策
C.列强积极扶持新的代理人
D.华盛顿体系已经遭到破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国民革命期间,列强为保护其侵略权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当时主要表现为积极扶持新的代理人。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江都王刘非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长,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言论主要是(? )
A.“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刘非不太听命于中央,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应该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故选C。A项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学说;B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属于法家的学说;D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北宋时“二程”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陆续拟订了陆军、海军和巡警等新式服制。说明了(? )
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
②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
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
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会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的传统服装与西装并不矛盾;清政府不是主动改革,而是迫于形式不得不改。故排除①③。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