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9 00:23:22
1、判断题 从秦至清初,上下两千余年间,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诸如匈奴.突厥.蒙古.契丹.满洲等对国家的统一有重要的影响,历代王朝在这一地区采用多种措施加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巉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原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材料三?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写的《溥仁寺碑文》中说:“柔远能迩,自古难之。我朝祖功宗德,远服要荒;深仁厚泽,沦及骨髓。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矣”。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碑文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始皇时期加强对匈奴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2)据材料二反映了其什么样的民族观?结合所学,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方式“收养”突厥?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什么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康熙帝对蒙古地区是如何加强管辖的?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历代王朝都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有何认识?(2分)
参考答案:(1)措施:发动战争、修筑城池、迁徙百姓戍边、修筑长城等。(2分)
(2)民族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方式: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在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和亲”政策。影响: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4分)
(3)方法:平定准噶尔的叛乱;加强与蒙古的团结,尊重喇嘛教;与内外蒙古首领在多伦会盟;册封活佛;设立木兰围场和避暑山庄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方边防。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对北方地区的统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4分)
(4)认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与管辖是国家强盛、统一的重要方面;北方民族的发展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2分)
本题解析:(1)秦朝对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采取战争的手段和防御的手段两手。修筑长城等就是为了防备北方民族的骚扰。(2)从材料“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原不殊”可以看出唐朝实行的民族观。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上主要是设置羁縻府州等机构,同时采用和亲的政策。(3)清朝对于少数民族叛乱分裂分子绝不手软,同时注意发展满族与蒙古族的关系,这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对于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对待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辖是保证我国统一的重要的措施。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灿烂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评: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无论是交往还是战争,都是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少数民族吸取了汉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统治方式,加速了本民族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汉族地区吸取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华,为庞大的汉族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汉族文化保持着长久的活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6,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就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也成为“一五”计划成果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一五”计划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1953年开始执行,1957年底胜利完成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的重要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③一五计划期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④“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其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完成,优先发展的重工业,三大改造在1956年完成,“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所以④错误,①②③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科技成就,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理论发明,故本题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
材料三?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0年—2004年,中国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区派出1450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
(4)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就: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l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2)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中国对解除苏联威胁和完成祖国统一的需要。
影响: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3)推行多边外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外交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发展情况。材料一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材料二介绍了中美建交的历史大背景。材料三主要介绍在新时期,中国积极参加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1)由题中文字可知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举50年代的外交成就属于记忆的内容,如日内瓦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等,应记住重大的外交事件。(2)中美关系改善原因依据材料即可,注意从中美两方面分析。中美关系改善作用也应分别阐述对两国的影响及对亚太乃至世界局势的影响。(3)材料三反映出中国积极促进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积极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定。(4)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中国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外交成就,这些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促进地区和世界的政治和平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汉口市政府在1928年发布了提倡国货的法令,声称“提倡国货,为救国要图”, 1935年7月汉口《商报》报道:“在新市场举办了国货展销会,展出沪厂78家,汉厂51家,共45大类1000多种商品种类。……第一天销售额就达169.356.17元。”国货运动在当时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制约了中国对外交流
B.刺激了列强侵略野心
C.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强化了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内容对材料内容作用的理解正确,所以排除A项。B项本身说法错误,D项也是错误项,对材料内容的主旨理解有偏差。材料内容的映的是蒋介石国民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所以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