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1-29 00:17: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
[? ]
A.两种社会制度
B.两种经济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军事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8年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材料2: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材料3:在8·23金门炮战50周年之际,传来了建设金(门)厦(门)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钟航程左右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不但减少战争发生可能,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为“厦门的后花园”。
请回答:
(1)据材料1归纳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2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材料1、3,回答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意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趋势: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
(2)表现: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等。
(3)史实: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障碍:岛内主要是“台独”势力;国际上主要是国际反华势力。
(4)变化:由台海对抗的前沿转变为台海直接联系的桥梁。意义:有利于金门的稳定和发展;便于两岸人民之间日益密切的交流往来;也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以下对我国法制化的历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轮番而治的两大原则
C.“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D.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
A、一届政协的召开
B、一届人大的召开
C、新中国建立
D、三大改造完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从以上表格内容中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的是

[? ]
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B.属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C.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
D.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