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0-01-29 00:17: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
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说明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隐匿人口逃避赋役的社会现象,侥幸之人不能再侥幸了,苞荫之户不能再苞荫了。所以本题答案是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改革措施中,不包括
A.“雅重门族”
B.“剃发蓄辫”
C.“班赐冠服”
D.“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剃发蓄辫”,17世纪中叶满洲人入主中原以后所形成的习俗,而在此之前,中国人是不剃发蓄辫;1644年,清兵入关,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强令汉人剃发蓄辫:“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故B项不正确。A、C、D项是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措施,故答案选择B项。
点评: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除了“移风易俗”措施外,还要注意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措施。特别是孝文帝迁都洛阳,除了以材料题的形式结合地图考查其背景外,还要注意其迁都的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主要历史潮流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ACD都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但从时代背景看,B是根本原因。
点评: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1)顺应历史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根本原因)(2)商鞅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大无畏的精神。(3)商鞅变法的内容深入人心。(4)法家思想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派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障碍。(5)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以及对商鞅的支持重用是变法的后盾。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王安石变法期间,负责监督武器制造的部门是
A.枢密院
B.军器监
C.参知政事
D.兵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枢密院”是中央决策机构,c项“参知政事”是副相,D项“兵部”是管军事的;符合题意的是B项“军器监”。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