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20-01-29 00:16: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将河北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运出,中国商人出面,于1881 年建成了从唐山的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二: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至1898 、11 )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帝国主义把掠夺中国的铁路摆在突出的地位……日本《朝日新闻》公然叫嚷“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它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纵于铁道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生死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有一切权,凡地方官吏,皆吾颐使之奴,其地之民,皆我俎上之肉”……
——《新编中国通史》第三册
材料四: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路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 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建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有良好的回报。?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六卷
请回答:
(1)为什么中国商人要修建材料一中的这条铁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主要战略意图,他未能将方案付诸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6 年,孙中山当年的高原铁路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你知道这一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 ]
A.马车?
B.轮船?
C.火车? 
D.自行车



3、判断题  1924年12月,北京开通有轨电车。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卜下忙;乘客小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能够印证新式交通工具
[?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D.取代了原有的出行方式



4、判断题  2008年9月2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编号为2008—24《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纪念邮票。其中第2枚邮票是“沙漠绿洲”(见下图),图案是宁夏沙坡头风景区,方格草网和绿树相映,成为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背景是兰新铁路上疾驰的列车。现在,沙坡头植被覆盖率已达43%,16万公顷被沙漠吞噬的土地变成了绿洲,被联合国评为“世界环境保护区500佳”,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图中从沙坡头景区穿过的包兰铁路是在下列哪一时期建成的


[?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判断题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