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9 00:07:01
1、判断题 阅读“张一元”企业大事年表(部分),以下结论相符合史实的是
?时间 | ?事件 |
? 1900年 |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
? 1906年 |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
1930—40年代 |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文字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①错误;改良的旗袍出现是在民国以后,故②错误;中国人自办的电台是在1925年,故③正确;报刊也是宣传企业较好形式之一,故④正确,本题选择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9年12月7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开幕式的盛况迅速传遍全球。世界人民第一时间获知这一消息的主要途径是
①杂志②电影③电视④互联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一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年份 | 当年创刊总数 | 中国人自办报刊 | |
总数 | 所占百分比 | ||
1895 | 7 | 3 | 42.9% |
1896 | 11 | 7 | 63.6% |
1897 | 49 | 45 | 91.8% |
1898 | 47 | 39 | 83% |
参考答案:(1)特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业的主体;但寿命大多很短;报刊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
(2)成因: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变法思想的主要手段;外国人在华办报客观上提供了借鉴;维新变法失败后,报业遭受重创。
(3)主要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认识: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报刊业的独立与繁荣发展。(言之有理皆可)
本题解析:(1)通过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国自办报纸的比重逐渐增加,材料二、三说明中国报纸寿命大多很短;报刊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2)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情况回答。(3)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刊,历时78年,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申报》以“无偏无党”、“独立之精神”为办报宗旨,其所倡导的舆论“独立”对中国近现代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20世纪《申报》的部分记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1909年 |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
1918年 |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
1932年 |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
1937年 | 《申报》正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
1938年 | 《申报》香港版出刊。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可知,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说法正确;从材料中“《申报》正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可知,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正确;更具材料中“《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刊,历时78年,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可知,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正确。B.《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此题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类型的题目。研究性学习相关能力,不能离开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概括起来是“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由证据而来,证据既可以是文献资料,也可以是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遗址);既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音像、图片资料。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图表材料比例加大。至于根据史实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则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证史一致”,解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做到“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这类题目,要从提出问题、材料解读、信息处理、结论比较、解决问题等方面加强训练。只有平时学习中这样做过,才不会惧怕这样的题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82年,顺天(北京)乡试发榜,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在《申报》上获知考试结果。则当时最可能采用的通讯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驿站传递
D.电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