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9 00:04:13
1、判断题 联合国迄今已走过近60年的历程,过去联合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A.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C.是实现大国利益的工具
D.促进世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交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合国在成立初期,被大国所控制,是实现大国利益的工具,因而未发挥积极作用。后来随着第三世界崛起,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争端、解决国际问题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这不能反映(?)
A.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
B.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
C.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D.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32分)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难者曰: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热屡见败,莫克振救,若能变也,即向者所谓……弥缝蚁穴,飘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也。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一一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院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一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欲中国之不亡,必自至诚至敬尊孔子为教主始。
——摘自康有为《中华救国会》
材料五?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摘自陈独秀《宪法与孔教》问题
(1)阅读图一,指出与中国古代手工业相比,该图所示企业在生产方式上有何变化?创办该类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4分)
(2)阅读图二,请根据图二中的“民族工业分布”情况判断它大致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原因?(6分)
(3)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为建设中华民国提出了哪些基本构想?(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异同。(4分)
(4)上述主张的最终结果有何共同之处?分析其成因。说明了什么?(4分)
(5)材料四与材料五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待孔教(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
(6)结合不同时代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变化:由传统的手工业向近代机器工业生产转变。(1分)目的:辅助军事工业,解决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1分)作用:有利于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2分)
(2)民国初年,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分)原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有力推动;“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的推动。(4分)
(3)梁启超观点:洋务运动仅仅是小修小补,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要想使中国社会富强,必须变革封建政治制度。(2分)孙中山构想: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2分)同:都主张变革封建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分)异: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实行民主共和。(2分)
(4)结果:都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分)
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封建势力的阻挠。(2分)
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1分)
(5)康有为借助儒家学说来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2分)陈独秀猛烈抨击儒家学说。(2分)
(6)戊戌变法时中华民族还没有完全觉醒,封建思想还占主导地位,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来反对儒家思想。(3分)
新文化运动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激起了先进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仔细阅读图片和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和总结的能力。第(1)题由图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后期为解决财政问题以辅助军事工业,创办了民用工业,近代的民用工业主要运用机器大生产。民用工业的兴办客观上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于抵制外国经济的扩张起了促进作用。第(2)题解读图片,民族工业大部分分部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为轻工业,而重工业也有所发展且发展的比较繁荣,判断此时为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即民国初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原因从国内外两方面考虑。第(3)题概括梁启超的观点中国在洋务运动中也在寻求变法,但最终并未改变中国的面貌,梁认为中国变法之根本在变官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知孙中山为建设中华民国提出了责任内阁和三权分立。在政体方面孙中山和梁启超存在不同: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实行民主共和。第(4)题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加上封建势力的强大,导致两者相同的命运,也就是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所以都是以失败告终,史实证明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第(5)题材料四中可以表明康有为托古改制,假借孔子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而陈独秀恰恰与之相反”不可相容之孔教”表明陈独秀猛烈抨击儒家学说。第(6)题主要回答为什么在不同的时期对于儒家学说的态度不同,回答这题,要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封建思想的瓦解状况,及外来思想的传播状况这几方面来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纺织业日益衰落,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部分手工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B.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崛起
C.自然经济解体的必然结果
D.西方对工业原料的需求扩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时间:19世纪40-6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A项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B项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C项自然经济解体说法与材料意思相悖;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30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发布皓电,称“为提倡国历,转移人民习尚”起见,“国历新年应改为休业五天,即十二月三十一日起至一月四日止”。据此,国民政府行政院通告全国各机关,新年放假五日。材料表明
A.当时国人都以农历安排生活
B.政府以放假的形式推广国历
C.政府开始确定元旦为国定假日
D.元旦逐渐成为国人的传统节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材料,国民政府行政院通告全国各机关新年放假五日,目的是“为提倡国历,转移人民习尚”,故选B;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开始使用阳历,增加了元旦等节日,A、C、D均不符合史实及材料。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