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28 23:59: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三日,清廷发布上谕:“时处今日,唯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光绪朝东华录》
材料二? 端方(满洲贵族,清廷派遣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的密折说:“近访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材料三?康有为在国外发布《布告》说:“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薄海闻之,欢腾喜蹈。民权既得,兆众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
——摘自《中国维新报》(1906年)
材料四? 1906年12月,孙中山在东京发表演说,指出:“宪法’二字,近时人乐道,便是满洲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五?“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法国孟德斯鸠将英国制度作为根本,参合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家之学。美国宪法,又将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试权。……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目的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对于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政治态度及其理由。(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反对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理由。(3分)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对美国宪法的基本看法。(8分)
(5)根据材料五,指出孙中山对于未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提出了怎样的构想?评议他这种构想的进步意义。(6分)


参考答案:(1)目的: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分化瓦解革命派。(2分)
(2)态度:康有为热烈欢呼,大加捧场。(2分)
理由:他主张君主立宪,认为清廷允诺立宪就是兴民权。(2分)
(3)理由:孙中山认为,清廷“预备立宪”是欺骗;平等自由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容;只有推翻君主专制,才能实现民主,完成革命任务。(3分)
(4)基本看法:既肯定美国宪法的进步意义,又指出随着时代进步,三权分立已经不适用。(2分)
评议:这表明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已破除了对西方代议制度和“三权分立”的迷信,(2分)正在寻求一种更完善的民主模式,(2分)而这种寻求本身就包含着对全盘照搬西方民主模式的自觉抵制。(2分)
(5)构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纠察权,“五权分立”。(2分)
进步意义:既承续了西方民主政体中的合理方面,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模式中的有效成分;既是对外国政治制度的批判吸收,又是对中外政治学说和基本模式的创新。(4分)


本题解析:此题应该根据材料作答。(1)从材料“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可以分析得出清政府行立宪的目的在于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分化瓦解革命派。(2)从材料“薄海闻之,欢腾喜蹈。”可以看出康有为的观点是赞扬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的,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3)从材料“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 “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从这些材料看来,孙中山反对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认为是骗局。只要存皇帝,就与民主思想相悖。(4)从材料“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 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等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赞同美国宪法,但是又认为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原则已经落后了。孙中山的这种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学习西方,但是并不是全盘接受。(5)从材料“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试权。……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实行五权分立,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文明的精华,同时由吸取了西方的近代文明成果,是一种积极地创新。
点评: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各种救亡思想,维新思想、共和思想等相继登台。康有为、孙中山等人为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评价他们的思想应该具体的、历史的从当时的实际出发,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应该指出他们的活动对后世近代化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右图我国近代典型居住建筑——大杂院,他的特点是
①主要分布在北方城市?②为富家大户所居住?③是中西合璧的产物?④是在四合院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大杂院与四合院有点类似,而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典型的普通居民住房。故②③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百年接力留学潮》
材料二?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煮酒论史)
——《百年接力留学潮》
材料三?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百年接力留学潮》
回答:(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带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科技落后,恢复经济和进行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人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建国之初,主要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70年代末以来,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著改善;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
(3)留学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本题解析:本试题以中国不同时期留学生情况为主线展开。注意其出现的原因、影响等要结合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不同情况加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A.荀况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迎合了汉武帝中央集权的需求,予以采纳,从而使得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ACD时间都不符,荀况是在战国时期,朱熹和陆九渊是在南宋时期。
点评: 董仲舒儒学的主要观点和目的: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为了加强君权);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观点分别出自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四个选项中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④“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
A.①王充②荀子③董仲舒④韩非子
B.①董仲舒②荀子③韩非子④王充
C.①王充②董仲舒③荀子④韩非子
D.①董仲舒②韩非子③荀子④王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古代思想家的思想。①“君权神授”为董仲舒的思想;②“自然有规律”为荀子的思想;③“以法为教”为韩非子的思想;④“无鬼论”为王充的思想。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