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1-28 23:58: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设立电报局,并建立了自旗后(即今高雄)至府城(即今台南)全线长95华里的电报线。它的影响是
A.近代中国的第一个电话局,第一部市内电话开通          
B.这是中国人自己主持架设、修建、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第一步
D.很快,民间老百姓也用上了电报、电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所以A的说法不符合题意。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部的是洋务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谢尔盖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说这话的背景是
A西欧战后依附于美国 B西欧一体化进程加快 C西欧受到美国的威胁 D西欧将脱离美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谢尔盖的这段话表明西欧在一些问题上不再完全依赖美国,之所以敢这么说很显然是西欧的联合在不断的推进,实力在不断加强,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下列国际组织中,反映经济全球化的是




A?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到黑龙江省博物馆参观,你将听到讲解员按顺序介绍地方行政沿革时说哈尔滨市曾隶属?
A.黑水都督府—辽北面官辖地—金上京龙泉府—辽阳行省—黑龙江将军
B.黑水都督府—金上京泉府—辽北面官辖地—岭北行省—黑龙江将军
C.翰海都督府—辽北面官辖地—金上京龙泉府—宣政院辖地—黑龙江将军
D.翰海都督府—辽北面官辖地—金上京龙泉府—岭北行省—黑龙江将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林則徐和徐继畲,这两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前沿人物在福州有一次罕见的较量,史称“乌山之争”:
1850年夏天,英国的一名传教士租赁了(福州郊外)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租期为六个月。此事引起了林则徐及城内部分士绅的不满。林则徐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畲,要求武力驱逐英人。徐继畲主张采取外交手段处理,避免酿起事端。林则徐则认为,这样做太过懦弱,他情绪激昂地表糸,如果战事不可避免,年老又多病的他也在所不辞地挺身而出。此事在朝廷引起軒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徐继畲被革职。——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乌山之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在对待"英人租赁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的问题上,林则徐和徐继畲两人的态度有何不同?(6分)
(2) 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价。 (9分)


参考答案:(l历史背景: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2分)态度:林则徐主张武力驱逐并不惜战争手段解决;徐继畲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4分)
(2)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主张打破天朝上国的迷梦,向西方学习;(4分)但在“乌山之争”中表现出一个传统封建士大夫的保守和狭隘,反映出林则徐对西方认识的局限性。(5分)


本题解析:(1)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1850年夏天”和所学知识即可锁定“乌山之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即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从材料内容中可以明显看出林,徐二人在解决外国人租赁中国房屋问题上态度明显不同:林则徐主张武力驱逐并不惜战争手段解决;徐继畲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2)结合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林则徐在“乌山之争”中表现出一个传统封建士大夫的保守和狭隘,反映出林则徐对西方认识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其在鸦片战争前主张打破天朝上国的迷梦和向西方学习,他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正面积极形象,所以在人物评价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