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8 23:53:28
1、判断题 商鞅之死是悲惨的,其悲惨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B.变法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商鞅本人具有天资刻薄的性格
D.变法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
材料二?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4分)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2分)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2分)
3、判断题 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该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田亩数是
A.300亩
B.200亩
C.500亩
D.100亩
4、判断题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
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该材料涉及到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①废井田?②奖励耕织?③废分封,行县制?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判断题 据史书记载北魏改革前,鲜卑族拓跋部“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拓跋部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了当时北魏存在的问题是①部落制与宗主制并行?②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并存?③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④落后文化与先进文化同在,汉化程度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