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0-01-28 23:53: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表明其改革的目的是
[? ]
A、给农民以自由的权利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维护封建生产方式
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伊尹,名挚,尹是官名,商初大臣,商代大政治家,生于公元前l8世纪末至公元前17世纪初。他在任期间进行改革,被商汤尊为“阿衡”(相当于宰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伊尹“善通移轻重、开阖、决塞,通于高下徐疾之口。” (引自《管子·地数》)。 他辅佐商汤利用有缗氏公开反叛夏朝的机会,发兵吊民伐罪。陆续灭掉葛、韦、顾、昆吾等方国,剪除桀的羽翼,成为当时强国。最后一举灭夏,建立了商王朝。?——引自《商代贤相伊尹》
材料二?商汤去世后,伊尹又历佐汤子外丙、中壬两王。中壬是外丙之弟,“兄终弟及”这种继承王位的办法,是伊尹巩固新兴的商王朝的一个重大举措。两王任期,伊尹改革耕作制度,到田间引导百姓耕种,发展农业生产。
材料三?历经五朝二辅政三代四朝的伊尹,对商王朝的建立、巩固和繁荣,立下不朽功勋。在商代伊尹就受到诸王的隆重祭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不少祭祀伊尹的卜辞,可见他的功德之重。伊尹被后世人尊为商代元圣。
——引自《经营管理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伊尹辅佐商汤建国的主要策略。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伊尹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主要影响。(8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试对伊尹改革进行全面评价。(4分)


参考答案:(1)策略:改革商业,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尊夏王伐有缗氏,提高商的地位和威信;先灭夏的方国,消灭夏的左膀右臂。(4分)
措施及影响:通过“兄终弟及”改革,避免最高统治阶层内部的争权夺位斗争,保持了政权的相对稳定;改革耕作制度,引导百姓重视农业,增强商朝国力。(4分)
(2)评价:伊尹辅佐商王朝建立、巩固和繁荣,改革经济和继承制度,促进了商朝的强盛,不愧为商朝元圣;(2分)但其功德是建立在维护商朝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带有明显的阶级性。(2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有关于概括指出伊尹辅佐商汤建国的主要策略的问题,可以依据材料内容来归纳整理。只要正确的翻译材料中的原文即可。有关伊尹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主要影响的问题,首先要正确的归纳出伊尹的改革的内容,然后再依据其内容对其影响进行归纳整理。
(2)第二问,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对伊尹的改革进行全面评价。这个问题可以依据前一问题的答案来深入分析,并且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改革的积极意义在前一问题的答案中有所体现,但这次改革也有其消极作用,这个消极作用是由于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王亨利八世本来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了能有个儿子继承王位,他决定跟凯瑟琳王后离婚,但被罗马教廷拒绝。于是他跟教廷决裂,创立了一个可以离婚的宗教。?
材料二?16世纪,英国王权得到加强,国王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自上而下地推行宗教改革。规定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的大权;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天主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仍然不变;未经国王同意,教会无权召开宗教会议,更不许任意修改和制定教规。?
材料三?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都宣扬 “君权神授”,鼓吹“除上帝以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他们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徒,要求“纯洁”国教教会的“清教徒”受到的迫害更加严重。这些政策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政治局面日趋紧张,终于在 1640年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著名的清教徒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议会军打败了国王军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他是怎样创立“可以离婚的宗教”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英国宗教改革后,英国教会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新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英国为什么会出现清教徒。清教徒的出现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材料二、三,说明英国宗教改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措施:颁布“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保留天主教会的教义和仪式,解散修道院,没收土地财产。实质目的:利用宗教改革之机,与教皇决裂,建立民族教会,强化王权。
(2)名称: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原因:因为英国教会是英国民族教会,国王是教会最高首脑,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了关系。
(3)原因:在英国,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工具,出现了用加尔文教精神来改革国教的主张,要求“清洗”天主教的影响,建立廉俭教会,反对专制王权,形成清教运动,信徒称 “清教徒”。清教徒出现的意义:清教运动的新思潮迎合了资产阶级的需要,清教徒则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代表,是后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4)英国宗教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改革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清教属于新教派,其主张比英国国教激进,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诸侯们能够把从前分给贵族们的封地转变为由他们自己的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的行政单位。”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
A.设立及推广县制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实行军功爵制度
D.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商鞅在地方推行县制,取代了原来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B项说的是官制的改变;C项说的是奖励军功的措施;D项是说商鞅变法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因此BCD三项都未涉及到“封地转变为由他们自己的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的行政单位”相关信息。
点评:商鞅变法在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的特权。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与此相关的商鞅变法在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内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结果。(要求:表述应当成文,不得超过1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背景: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开展变法活动。  (2)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
(3)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旧俗,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