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时间:2020-01-28 23:52: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的纠左措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B.苏联撤走专家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下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图片信息,50年代末的“左”倾错误导致工农比例失调,而60年代初因中央生产关系的调整,工农比例趋向于平衡,故A项正确;B项“主要原因”说法是错误的,应是“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C项“优先发展农业”说法错误,应是“优秀发展工业”,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50年代,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1951年9月4日,美国在排除我国参加的情况下召开旧金山对日和会,片面通过对日和约,周恩来总理兼外长9月18日发表声明,指出对日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9月8日,美日签订安全条约,结成军事同盟。1952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和约。5月5日,周恩来外长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日蒋和约。
———引自李琛《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局面的开拓及作用》
材料二:

图一?图二
材料三:2001年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通过右翼炮制的历史教科书,中方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日本政府纠正错误。2003年1月4日,日本媒体披露日本政府从所谓“民间所有者”手中租借钓鱼岛,中方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2004年12月22日,日本政府为李登辉赴日活动发放签证。中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2006年3月6日至7日,中日第四轮东海磋商在北京举行。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和日本人民的关切和反对,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中方提出严正交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日关系的主要特点(1分)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的图一的会面直接导致了什么结果?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2分)图二的会面对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什么影响?(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日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2分)并分析概括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1)特点:双方敌对,日本追随美国敌视中国(1分)
原因:美国对日本的支持;中日两国历史上的恩怨;日本追随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国民党当局(3分)
(2)结果: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分)
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 “一边倒”的特点。 (1分)
影响: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分)
(3)特点: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2分)
主要原因:日本不能正视侵略历史,伤害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感情;侵犯中国的主权,干涉中国内政;日本破坏中日之间的条约和承诺;两国地缘政治的影响;两国在国家利益方面的分歧(3分,学生答题时,可以不拘泥于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写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外交,(1)材料一叙述的是建国初期的外交,“美日签订安全条约,结成军事同盟。”表明日本对华是敌对政策,原因从当时的国际环境来分析即可。(2)材料二中的图一展示的是中苏之间的关系,当时中国实施的是一边倒政策,在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影响了中日关系。(3)材料三展现的是中日关系的曲折,原因的分析从国际环境和日本自身因素来分析,言之合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中国古代皇权消长图中,比较符合历史实情的是(?)

A? B? C?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史上,皇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但是呈现出来皇权不断地加强,相权不断地削弱的趋势。故选B。其它各项与史实不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来看,是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与地方分权不断削弱。与此相关的削弱相权和地方分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如果拍摄纪录片《记忆中国·1965年》,下列可供选择的史实有
①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②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③开始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④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到文革前,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①、②符合题意;从1960年起,我国开始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 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 ② 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③ 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明确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